用户体验要素-概要

  1. 方法: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2. 前言: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
    1. 在开发产品的每一个步骤中,都要把用户列入考虑范围
    2. 考虑用户的体验,把它分解成各个组成要素,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它
  3. 5个层面
    1. 表现层:网页,由图片和文字组成
    2. 框架层:按钮、控件、图片和文字的位置
    3. 结构层:用户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做完事情之后能去什么地方
    4. 范围层:网站提供什么功能
    5. 战略层:用户想从网站得到什么,经营者想从网站得到什么
  4. 2种产品
    1. 功能性平台产品
    2. 信息型媒介产品
  5. 5个要素
    1. 战略层:用户需求、产品目标;
    2. 范围层:功能规格、内容需求;
    3. 结构层:交互设计(系统如何响应用户的需求),信息架构(合理安排内容元素以促进人类理解信息)
    4. 框架层:信息设计(促进信息理解的表达方式)、界面设计(如何让用户与系统的功能产生互动的元素)、导航设计(允许用户在信息架构中穿行)
    5. 表现层:为最终产品创建感知体验
  6. 战略层
    1. 应该询问自己的两个问题:
    2. 我们想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产品目标)
    3. 我们的用户想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用户需求)
    4. 成功标准:我们怎样才知道这个产品是否已经成功?一些可追踪的指标
    5. 用户需求:首先定义谁是我们的客户
      1. 用户细分:消费心态档案
      2. 可用性和用户研究:问卷调查、焦点小组、现场访谈、现场测试等
      3. 创建用户角色
  7. 范围层
    1. 目的:知道自己在建设什么,知道自己不需要建设什么
    2. 功能需求规格清单:定义需求
    3. 功能需求规格说明:写下来的规则–
      1. 乐观:描述系统将要做什么事情以防止不好的事情发生;
      2. 具体:尽可能详细的解释清楚情况,这是我们决定一个功能能否被实现的最佳途径;
      3. 避免使用主观的用词和语气;
    4. 确认功能的优先级:留意那些看上去有可能需要改变战略的特性建议。
  8. 结构层
    1. 以功能建设为主:交互设计–关注于将影响用户执行和完成任务的元素;关注于描述“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和响应“这些用户行为;
    2. 以内容建设为主:信息架构–关注于如何将信息表达给用户的元素;
    3. 概念模型:拟物,降低用户学习成本
    4. 错误处理:首先–设计成不可能犯错;其次–设计成难以犯错;最后–设计成可以撤销;
  9. 框架层
    1. 界面设计:提供用户做某些事的能力;
      1. 选择正确的界面元素,让用户一眼就看到最重要的东西;
      2. 这个界面第一次呈现给用户的时候,仔细考虑每个选项的默认值;或者自动记住用户最后一次选择状态;
    2. 导航设计:提供用户去某个地方的能力;
      1. 三个目标
        1. 提供给用户一种在网站间跳转的方法;
        2. 传达出元素和它们所包含内容的关系;
        3. 传达出内容和当前浏览网页之间的关系;
      2. 全局导航、局部导航、辅助导航、上下文导航、友好导航、网站地图、索引表等;
    3. 信息设计:传达某个想法给用户;最关键的,是用一种能“反映用户的思路”和“支持他们的任务和目标”的方式来分类和排列这些信息元素。
    4. 线框图:如果有交互设计、线框设计和视觉设计多个分工的话,最好的办法是协作制作线框图,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10. 表现层:解决产品框架层的逻辑排布的感知呈现问题
    1. 忠于眼睛:我们想让用户在界面上面完成什么?我们的视觉设计有没有配合这个目标去引导用户的眼球和注意力?
    2. 对比:吸引用户眼球注意力的一个主要工具;
    3. 内部一致性和外部一致性;
    4. 配色:一般来说,更亮的用于前景色,用于吸引更多的注意力;暗淡的用于不需要跳出页面的背景元素中;
    5. 排版:因为文本会被花较长时间阅读,因此字体简单就好,不容易引起疲劳;
  11. 要素的应用
    1. 创造良好用户体验的最重要工作内容是大量收集亟待解决的非常细微的问题;
    2. 了解你正在试着去解决的问题;
    3. 了解这些解决办法所造成的后果;
    4.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将每一个决定都建立在其背后议题的理解之上。
    5. 比用户更了解他们的需求;

用户体验要素-概要
https://ccw1078.github.io/2014/10/01/用户体验要素-概要/
作者
ccw
发布于
2014年10月1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