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1. 采购、运营、物流;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供应链管理会有不同的理解,另外由于完全熟悉这三个领域的人极少,所以很难有一个全局观,大家经常各说各话,盲人摸象;目前从美国三大协会的发展,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会难以大一统,不过这种百花集放的局面,也没有什么不好,因为供应链管理实在过于复杂,想有一个标准统一的答案,显然也是不现实的,而要根据自己公司所处的行业以及属性,来选择一个适合自身的解决方案,没有速成的特效药或者捷径;
  2. 计算现在的供应时间,库存成本,再分析时间都浪费在了哪些环节上面,通过信息透明化、各个部分协同合作,达到整个链条的最优;
  3. 我们离集成供应链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关系,一个是连接;前者着重于打破公司与公司、部门与部门、人员与人员之间的各自为政,通过有效的绩效措施,让他们密切合作达到全局优化,而不是局部优化;后者是指使用合适的信息化工具,让信息的沟通和数据的同步变得方便起来,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费时费力,导致大家没有将精力花费在打通关系上面,而是都花在了救火上面;
  4. 关于复杂度是供应链管理的大敌,我突然想起小而美的思想,既好的公司应该是专注于自己的细分领域,做到极致,从而形成最佳的竞争力,而不是追求大而全,因为越是大而全,复杂度越是呈几何级数的上升,导致供应链管理的失控;
  5. 减肥界的名言,决心比技巧更重要。对于供应链来说,未尝不是如此,工具并不困难,但领导层的决心与行动,却是更加重要;
  6. 关于设计不懂生产,导致设计的时候未考虑成本因素,放在软件行业来说,也是如此,所以原型的评审,是很有必要加入开发工程师来一起完成的,这样才有办法在开发之前,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7. 如何在供应链的设计中,引入跨职能部门的协作?软件行业的敏捷与精益小团队,是一种方式;还有其他方式没?
  8. 复杂度的控制
    1. 内部:产品标准化(设计)、精益生产(流程)、组织重构(组织);
    2. 外部:需求整合、供应商整合
  9. 在时尚行业,需求是很难预测的,所以导致这个行业库存经常居高不下,那么,在未来是否在可能通过大数据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呢?同时辅以快速生产,最终达到降低库存的目的;
  10. 我突然有点明白设计软件中那么多的基础材料参数的作用是什么了,如果部料或部件的选用是要求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的话,即减少定制化,尽量标准化,则这个部件库的使用就是一种好的解决方案;
  11. 对于二级、三级供应商的管理,取决于谁是最合适的人,即谁最有能力去管理,这个人就要勇于承担起责任,这样才能达到最终整条供应链的最优;很多时候,一级供应商并没有这个能力;
  12. 看到举例的电子行业的牛鞭效应,我突然觉得这种情况很有可能也发生在国内的很多行业中。越是处于供应链后端的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预测越是失真,导致产量的波动越是厉害;当然国内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可能也是一部分扩大产能的原因;
  13. 不信任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那么应该如何设计一个绩效考核机制,来消除这种不信任?我在想,信任其实是每一件小事积累起来的,而不是凭空产生的,所以如果能够更加实时的互动反馈,例如敏捷里面的最小原型以及快速迭代的办法,或许可以让各方看到共同协商的决策出现的市场结果,之后大家继续修正迭代;一个决策越是共同做出的,大家的执行力就会越强,而缩短这个决策的周期,成本也更低,大家也更容易做出决定,不会因为成本太高而产生犹豫和谨慎;
  14. 控制库存的办法,需要先分清当前的库存是哪一种类型的库存,包括周转库存、安全库存、多余库存;对于周转库存,应想办法缩短生产周期,通过推拉结合,减少一些低价值高成本的等待;对于安全库存,考虑通过信息透明和信息共享来降低不确定性,减少牛鞭效应;对于多余库存,则考虑需求管理,让销售与计划更加密切的分享信息和配合,如定期会议制度,以及设置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让销售减少时间在催料上,而更多精力放在密切了解客户需求上,这样需求预测就会变得更加准确,减少之前没有有效管理需求而产生的不必要的多余库存;
  15. 我以前以为单靠市场的力量,优胜劣汰就能够解决供应商管理的问题,但现在反观觉得这个思路可能有点过于简单化了;这好比团队伙伴的组建,通过优胜劣汰频繁更换团队成员,并不能更好的提高产出,反而应该是严格谨慎的筛选,选择最优秀的伙伴,之后大家相互促进配合,才有可能打造一流的团队。如果频繁更换团队成员,时间都浪费在了磨合上面。每一个人的工作方式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公司也是如此,每次更换新的公司,都会涉及到流程配合的磨合,这些都是低效产出的代价;
  16. 对于供应商而言,可能一开始为了接到某个大客户的订单,而有所牺牲。但如果这个大客户没有一套供应商管理体系,那么这家供应商说不定跳入的是一个坑。以后续配合的过程中,仍然赚不回来应赚到的钱,反而被拖累并搜刮完每一分利润;采购方选择供应商很重要,而供应商选择客户其实也很重要;
  17. 关于供应商的寻源,我突然想到谷歌的招聘委员会以及绩效考核委员会,它都是通过专业化、指标化、权力分散化的做法,来让事实更加客观,同时也杜绝腐败或者漏网之鱼;(读到本书的后半部分,发现有个IBM的例子即是如此操作)
  18. 我突然觉得轻资产的贸易公司在一定情况下是有其价值的,比如当它拥有技术知识、管理能力、信息系统时,它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采购外包需求;但这些东西也是高附加值的东西,如果客户足够强大,它是否会觉得有必要自己组建团队呢?不然是否会对这家贸易公司形成了重度的依赖?
  19. 刚看到一句话,订单生产过程中,80-90%的时间都耗在了等待上,现实是否如此?为什么?
  20. 感觉第二大部分主要是讲如何管理供应商,包括供应商的分类、各类别如何区别对待、在过程中根据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不断发现问题和改进问题,辅导供应商进行流程优化和信息化以降低成本,最后将供应商集成到自己的设计环节;
  21. 第三大部分主要站在一个采购职人的角度,来讲一下自己应该做些什么,除了对外管理供应商,还包括对内的需求管理、设计管理等跨职能部门的合作;
  22. 集中采购需要根据行业情况进行区分对待,比如大批量行业与小批量行业的适用情况即可能不同,因为侧重点不同,前者如果是成熟部件,则更关心成本;后者如果是定制化的部件,则更关心交货期与质量;
  23. 产业集群的一个很大的作用,即是可以降低物流的成本;当然,理论上也可以降低一些信息沟通的成本,因为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现场讨论解决方案;
  24. 供应商的价值点包括:价格、质量、货期、服务、技术、人员、资金;所以判断一家供应商是否优质,不能单从价格一个维度去考量;
  25. 根据自己的业务是处于上升期,还是平稳期,来决定是否引入更多的供应商,还是充分利用现有供应商的力量,不包是产能还是设计;
  26. 当与优质或战略供应商商量长期合作合同时,付出的同时,也要有所得,包括更优惠的成本、各项绩效指标、资源倾斜等,而不是只有付出,没有收获,变成容易忽视的老好人;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https://ccw1078.github.io/2016/05/13/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作者
ccw
发布于
2016年5月13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