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模式库

  1. 导航
    1. 手风琴
      1. 问题:用户想通过导航找到某个项目
      2. 方案:将多个面板垂直或者水平叠加到一起,展开其中一个面板,缩起其他面板;
      3. 场景:
        1. 常做为主导航或者次级导航;
        2. 本质上类似标签导航;可做为导航树的替代方案;
        3. 经常有人在操作向导中使用手风琴,但其实并不合适;
        4. 用在FAQ非常合适;
        5. 如果设置项目不多的话(少于10个),用来管理设置项也不错;
      4. 方式
        1. 一次只展开一个面板(如果可以展开多个,则叫做导航树或可关闭面板);
        2. 通过点击面板头部来切换不同的面板;
        3. 垂直手风琴展开后,一般展示次级项目;水平手风琴则可以放置大段内容;
        4. 几个注意事项
          1. 适当的动画效果,以便让用户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动画时间少于250ms)
          2. 支持键盘上下方向键;
          3. 展开的面板应高亮显示,以便与缩起的面板进行区分;
          4. 确保面板尺寸能够根据内容自适应,因为如果高度固定,当内容项很少于,会导致面板很空;
      5. 原因
        1. 优点:可以将大量元素压缩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展示;元素包括:次级项目、问题、属性;
        2. 缺点:做为主导航时,大部分元素被隐藏,可见性较弱
        3. 其他:垂直式很常见,但动画效果经常做得不好;水平式很少见,但可以带来一些乐趣;
    2. 无标题菜单
      1. 问题:用户要能到达网站的主要页面
      2. 方案:使用垂直菜单栏,通过视觉元素对菜单项进行区隔
      3. 场景:
        1. 网站的信息架构由2个或者更多的部分组成
        2. 每个部分之间相对独立
        3. 重要的部分的项目比较多,水平菜单放置不下,需要垂直展示
        4. 用户需要优先进行重要的部分
      4. 方式
        1. 将主要的部分,置于垂直菜单的上部,并从视觉上视觉上强调突出
        2. 将次要的部分,置于垂直菜单的下部,视觉上中性展示,不做强调;
      5. 原因
        1. 主要部分使用垂直菜单,决定了次要部分也只能垂直展示
        2. 优点: 通过摆放的位置和视觉对二者进行区分,不需要使用单独的标题;
    3. 面包屑
      1. 问题:在层级结构中,用户需要知道他所处的位置,以及能够返回上一级
      2. 方案:展示出各个级别(从顶级到当前级),并允许对每一级进行点击跳转
      3. 场景:
        1. 网站有多层级结构(不少于3级);
        2. 中型到大型的网站,如电商、产品目录、入口网站(如网址导航)、企业网站;
        3. 配合主导航,主导航允许用户跨越不同分支;
        4. 需要一次性回退多个层级,而非逐级回退;
        5. 用户不熟悉网站的层级;
      4. 方式:
        1. 路径显示当前页面所在的层级结构;每一层级使用一个标签,做成可点击的链接;
        2. 当面页面的标签要突出标注,并且不可点击(以便让用户知道所处的位置);
        3. 不要用当前页的标签,做为本页面的唯一标题,需要单独再放置一个标题;
        4. 层级间使用/或>进行区隔;
        5. 如果路径很长,中间可以使用活力省略号…隐藏部分内容;
        6. 路径单独放置在一块区域中,占据整个内容页面的宽度
        7. 放置在靠近内容的区域,建议在内容之下,内容标题之下;
      5. 原因 :
        1. 面包屑可以告诉用户所在的位置,并展示出网站的层级,方便用户认知;
        2. 占据空间小,能够留更多空间给内容;
        3. 使用链接式标签,使用户可以层级间跳跃浏览;
        4. 面包屑不做为主导航,需要配合主导航使用;
        5. 用户测试显示面包屑很少出现麻烦,总会有部分用户使用,因此可以说有益无害;
      6. 案例
        1. 创意做法:面包屑结合飞出菜单,用来展示标签下的次级导航;
    4. 目录导航
      1. 问题:用户想从一个集合中挑选某个项目
      2. 方案:将第一级和第二级放置一起显示出来
      3. 场景
        1. 有好几组项目
        2. 用户需要在同一组的项目间进行切换
        3. 用户想预览所有项目的全局概况
      4. 方式
        1. 第一级做为标题,第二级放置在标题下面
        2. 每个二级标题右侧,用括号显示内含的项目数量(非必须,尤其是数量很多的时候)
        3. 当用户选中某个二级标题时,突出显示(如粗体);允许用户在同组的标题间进行切换;
        4. 当选中某二级标题后,总是有一组二级标题牌被选中的状态;
      5. 目的
        1. 对全局概览的同时,了解到项目的分类结构;
        2. 项目显示为可点击的链接,以便用户可以在同组项目间切换;
    5. 地垫导航(感觉类似胖菜单)
      1. 问题:用户需要被指引到网站的正确页面
      2. 方案:将主要大类及其子项显示在首页中部
      3. 场景:信息丰富的网站的首页,如企业网站,信息查询网站
      4. 方式:
        1. 将内容分为少数的几大类(3-4类最多)
        2. 在每一大类下,再显示一组小类(不宜超过8项)
      5. 原因
        1. 地垫导航允许用户快速预览所有入口;
        2. 所有重要信息的展示不容易遗漏;
        3. 用户可以通过点击链接快速进入;
    6. 双层标签栏
      1. 问题:用户需要在多层级的内容间进行浏览
      2. 方案:使用双层标签栏显示最高的两个层级
      3. 场景
        1. 网站内容多,多级结构
        2. 每级少于10个项目;
        3. 用户需要知道自己的位置
        4. 用户需要能快速回首页;
      4. 方式
        1. 用双层标签栏显示第一级和第二级项目,视觉上要有关联;
        2. 当前选中的项目,突出显示;
        3. 第一级的项目总是可见,第二级内容仅当父标签选中时才显示;
        4. 如果没有回首页的链接,则第一级标签的最左侧位置做为回首页的链接;
      5. 原因
        1. 标签栏用户非常熟悉,易于使用
        2. 通过两级导航,用户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并且可以在项目间跳转;
    7. 多维目录
      1. 问题:一个事物有多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有可能成为用户的查看入口
      2. 方案:允许用户递进式的查看事物的多个维度(类似递进筛选)
      3. 场景:
        1. 用户需要从众多项目中挑选所想要的项目
        2. 事物存在多种分类方法,并且没有哪种是习惯性分法;
        3. 所有事物需使用相同的分类维度
        4. 可以做为高级筛选;
      4. 方式
        1. 展示出维度,用户可以先选择一种,然后再从余下的选项中,再选择一种;
        2. 注意让用户明白,基于选择的结果,选项逐步减少;至少要显示减少的数量,如果能列出结果就更好,以便用户可以点击查看;
        3. 变种1:结合面包屑导航,逐步递进,减少搜索结果(面包屑位置列出当前的筛选条件);
        4. 变种2:结合高级搜索(列出各种可设定的搜索条件,减少搜索范围)
      5. 原因
        1. 不强迫使用单一的分类方式,允许用户按各人习惯查找事物
        2. 让用户看到信息结构,这样下次用户可能会尝试不同的搜索办法;
    8. 飞出菜单
      1. 问题:有两级导航结构,但空间有限
      2. 方案:鼠标悬停呼出二级导航
      3. 场景
        1. 用户有使用经验;
        2. 用大标题对项目进行分组,标题无链接;
        3. 屏幕空间有限(如果不考虑目录导航的话)
        4. 位置固定
        5. 点击次数尽量少;
        6. 不重新加载页面
      4. 方式
        1. 悬停飞出
        2. 飞出不能挡住其他标题
        3. 快速飞出,以可快速切换
        4. 建议配合面包屑
        5. 可纵向,可横向
        6. 常见问题
          1. 不易选(面积应够宽够大)
          2. 二级再飞出很难选
          3. 未暗示可飞出(可加个指标箭头)
          4. 隐藏缩起给250ms延迟
          5. 水平菜单配合垂直飞出,鼠标移动距离别太小,不然很难选
      5. 原因
        1. 好处:省空间
        2. 坏处:第一眼看不出导航结构;对熟练用户很好用,对一次性用户不友好;
    9. 主页链接
      1. 问题:用户需要返回起点,或者一个熟悉的安全的页面;
      2. 方案:给一个总是可见的元素,可以点击快速回首页
      3. 场景:网站一般都有一个首页,当用户在网站内部随意乱逛的时候,可以点击某个链接回到起点/首页
      4. 方式
        1. 用LOGO
        2. 用文字“首页”
        3. 每页展示,固定位置
      5. 原因
        1. 让用户可以安全快速的离开当前页面,回到熟悉的地方;
        2. LOGO可以做为网站的标识,使其随处可见;
    10. 图标
      1. 问题:菜单项不多
      2. 方案:用图标代表菜单项,在某个固定的位置显示图标标签;
      3. 场景:
        1. 空间有限;
        2. 图标能够有效传达意思;
      4. 做法
        1. 支持方向键移动焦点;支持鼠标悬停
        2. 获得焦点时突出显示图标及其标签(一般位于图标上方或者下方);
        3. 九宫格布置、横向布置、纵向布置;
      5. 原因
        1. 有效强调图标且布局紧凑;当屏幕空间有限时,效果很好,如手机屏幕;
      6. 案例
        1. 功能机时代的九宫格
        2. 反例:做为产品图标,置于右下角(因为右下角一般视觉优先级较低,图标处于这个位置,容易被误为背景图片)
    11. 主导航
      1. 问题:每个网站都需要一个主导航,帮助用户使用网站
      2. 方案:在页面的固定位置,放置一组总是可见的菜单,并辅以一些导航工具;
      3. 场景:所有网站都需要
      4. 用法
        1. 常见:水平、垂直、倒L三种,及其变种如飞出菜单、无标题菜单
          1. 水平:
            1. 总是可见、高亮选中;如有二级,放在下方(即双层菜单栏);
            2. 缺点:
              1. 只能支持6-8项(取决于宽度、字体、屏宽),如果菜单栏未来会越来越多,则水平会放不下(如果发生,可能需要重组信息分类)
              2. 只能支持2-3级;如果层级太多,会占用更多的屏幕纵向空间;如有3级,则需要预留空白位置(内容区域不能顶得太上来)
            3. 其他
              1. 如有3级,需要特别小心视觉上显示清晰无歧义;
              2. 如果有3级以上,一般配合面包屑使用;但此时非常建议考虑使用页面底部的空间,来展示信息架构
            4. 优点
              1. 占用纵向空间少,使得内容栏可以更宽,尤其是内容拆分多栏(减少单栏宽度),可以增加易读性;
          2. 垂直
            1. 3种形式:
              1. 单级:通常需要配合面包屑或其他方式来展示余下的层级(除非网站够简单)
              2. 单级+选中显示二级(也可用飞出)
              3. 双级+分组(即无标题菜单)
            2. 缺点
              1. 如果项目多,当某级展开的时候,部分一级菜单项被挤到下方,需要滚动后才能选到;
              2. 如果当前选中项被折叠了,从页面上看不出来当前选中的是什么,思考使用一些其他办法告诉用户所在的位置;
            3. 优点
              1. 可扩展性强,可以容纳很多很多菜单项
              2. 内容区域可以放到页面更高的位置(水平导航则会降低内容区域位置)
              3. 页面标题比较容易展示;对于多级的水平导航,在左上角展示当前页面标题,会与选中的导航项重复;
          3. 倒L
            1. 如果信息有3级以上,则考虑使用倒L;第1级用水平,第2-3用垂直(当然,也可以反过来,但比较少见,因为一般第1级的菜单项较少,而第2-3级的菜单项较多,此时用水平不合适)
            2. 如果垂直导航展示的缺点会带来困惑,则可以进一步使用级联页面导航(将导航分成两页,配合面包屑以便用户可以回到上一级)
            3. 倒L对于母子网站也很合适(即网站有二级网站);
        2. 不常见:旋转菜单、胖菜单、多维目录、扫雷图
        3. 辅助工具:网站地图、网站索引、网页搜索、在线客服、底部复现;
        4. 其他:水平导航,菜单项很多时,比如14个,可以考虑分成两行显示(中间还可以插入一些图片)
      5. 原因:网站需要使用主导航,让用户快速熟悉网站的信息架构,可以自在高效的浏览
    12. 地图导航
      1. 问题:用户想在地图上定位地点
      2. 方案:在地图上展示用户的兴趣项
      3. 场景
        1. 网站有可能需要搜索定位特定地点,例如公司网站会提供实体门店的地址;
        2. 网站可以让用户随兴搜索兴趣地点,并在地图上展示搜索结果的地点
      4. 做法
        1. 在地图上列出各个兴趣点;
        2. 不同兴趣点使用不同图例来标识;
        3. 提供图例的说明;
          1. 如果只有一个兴趣点,则展示详细的图例说明
          2. 如果有多个兴趣点,则可以使用扫雷模式(当鼠标悬停时显示详细信息);
        4. 用户可能需要打印地图,如有,应提供打印的功能;
      5. 原因:我们熟悉使用实体地图,因此使用地图导航用户的认知成本低;
    13. 导航工具条
      1. 问题:用户想知道他们正在跟谁发生关系
      2. 方案:在页面的某个角落区域,放置二级菜单和联系方式;
      3. 场景
        1. 网站希望与访问者取得联系;
        2. 网站很大,需要搜索功能;
        3. 导航工具栏需要出现在每一个页面上;
        4. 工具栏上的功能项在不同页面可以相应变化
      4. 做法
        1. 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1. 导航:首页、搜索栏、网站地图、索引、链接;
          2. 联系:关于我们、联系方式、反馈(目的是用来向用户介绍组织)
        2. 一般放置在网站顶部,因此通常时时可见
      5. 原因
        1. 导航工具栏显示的功能一般与各页面相关联;
        2. 随时可用,显示不唐突,占用较少的屏幕空间;
    14. 扫雷导航
      1. 问题:需要刺激用户与元素进行交互;
      2. 方案:使用图表,当鼠标悬停时展示内容;
      3. 场景
        1. 用户想搜寻信息,方式有趣很重要;
        2. 非富信息网站,侧重视觉效果,或需要呈现某种主题;
        3. 吸引用户与元素进行交互并探索可能性,能够带来好处;
      4. 做法
        1. 元素需易发现,可适当突出显示;
        2. 当鼠标悬停时,显示内容,或者改变外观;
        3. 当用户点击后,效果类似普通的导航链接;
      5. 原因
        1. 虽然扫雷模式隐藏了信息,但好处是可能吸引用户进行交互;
        2. 对于年轻用户,交互是否有趣很重要
        3. 总之:需要谨慎使用此模式
    15. 平移缩放
      1. 问题:用户想浏览的区域比屏幕面积大;
      2. 方案:显示小图预览,然后标注出当前可视的阅读区域
      3. 场景:
        1. 查看大文档
        2. 查看地图或大图片
      4. 做法:用户通过拖动可视框或者放大镜来查看和浏览信息;
      5. 原因:让用户拥有全局感;
    16. 覆盖式菜单
      1. 问题:用户需要能找到网站的主导航
      2. 方案:将主导航放在用户点击的位置,在用户点击后再出现主导航
      3. 场景
        1. 网站不复杂,且使用全屏面积来展示内容很重要,需要隐藏主导航,一般来说在艺术类网站比较常见;导航必须很简单,且可发现性不是很重要;
      4. 做法:
        1. 隐藏主导航,只显示“菜单”字样或者只有图标;
        2. 当用户点击图标时,在点击处展现出主导航;
      5. 原因
        1. 导航不可见且位置不固定,确实容易产生困惑,尤其是信息类网站不适合使用此模式;
        2. 所幸网站存在主导航,且能够在需要的地方展现出来;
        3. 此模式是非常规做法,有些场景会特别适合,总之,需要谨慎使用;
    17. 双重导航
      1. 问题:让用户找到主导航
      2. 方案:主导航重复出现,例如置于底部
      3. 场景
        1. 此模式常配合底部水平菜单使用,很多网站内容较长,需要向下滚动以便查看整个页面;当用户向下滚动条,底部导航会不在视线内,此时如果底部再展示一次导航,可以使用用户操作(由于用户已经见过一次主导航,所以可以很容易认知底部导航的用法)
      4. 做法:可以设置一个导航条,内容与主导航相同,只是尺寸更小,使用文字链接;
      5. 原因:让用户想使用导航时,不必回到页面顶部;弱化的颜色和更小的字体,让用户明白这是一个辅助项,以示跟主导航区分;
    18. 抽屉导航
      1. 问题:用户需要使用导航,但也需要更大的屏幕空间;
      2. 方案:让导航可以缩起,也可以拉出;
      3. 场景:
        1. 屏幕空间有限,且主导航占用较大的面积;
        2. 替代方案:使用足迹导航+飞出菜单
      4. 做法:使用H5实现动画效果,以及自适应的布局;
      5. 原因:
        1. 节省屏幕空间的同时,仍然使用得导航可用;
        2. 与飞出菜单和叠加菜单不同,抽屉导航展示后,需要固定显示在屏幕上,不会自动隐藏;
    19. 旋转菜单
      1. 问题:用户需要在一组图片中挑选一张
      2. 方案:将图片做一个旋转菜单
      3. 场景
        1. 用户想寻找某张特定图片,并且用户凭缩略图即能够快速识别所需图片,因为屏幕空间及加载性能限制,不适宜展示大图;
        2. 图片大约有5-25张,数量控制在一次可显示的数量的3倍,因为再多就不便查找了;
        3. 用户花费尽可能少的操作即可找到所需图片;
        4. 用户需要能够找到所需图片;
        5. 用户能够快速的到达开头或结尾;
      4. 做法
        1. 菜单的中间做为选择区域;
        2. 当鼠标离开中间位置,菜单开始滚动;鼠标偏离中心位置越远,滚动越快;
        3. 左右两侧旋转箭头,以便用户可以知道能够滚动;
        4. 当鼠标回到中心位置,并选择某张图片时,高亮选中;
        5. 选中后,显示大图,旋转菜单仍保持在原位置;
        6. 当页面加载后,旋转菜单即开始自动旋转,保持恒定速度不变,直至鼠标进入旋转菜单区域;
        7. 询问增加滚动条暗示总体位置;
        8. 也可竖向展示
      5. 原因
        1. 适用于屏幕空间有限无法展示所有大图的场景;通过旋转菜单一次可以展示多张图片;
        2. 旋转的动画效果可以减少用户的操作路径,但有可能给部分用户造成选择困难;
        3. 会给部分用户带来一定的操作乐趣;
    20. 快捷方式菜单
      1. 问题:用户想直接进入某个功能;
      2. 方案:设置一个快速方式下拉菜单供用户选择;
      3. 场景
        1. 网站有基本的导航,但网站有几个页面会被用户频繁访问;
        2. 除了使用频繁外,它们之间并无太多关联;
        3. 这些功能点由于逻辑划分,可能处于2-3级菜单中,但却需要被快速简单的访问;
      4. 做法:在页面某个固定的位置放置一个快捷盒子,里面放上常用链接,用户可以通过这些链接快速到达所需地点;
      5. 原因:普通导航是面向全局网站的,但有少数功能由于访问频繁,需要能够让用户最快捷的到达;
    21. 分页菜单
      1. 问题:用户需要漫游在层级结构中
      2. 方案:将层级菜单分开在两个单独的页面;
      3. 场景
        1. 有4级以上导航,内容处于第2-3级;
        2. 分体菜单有点类似目录菜单;
        3. 在第3-4级菜单间切换很重要,基本不在1-2间菜单,第1级菜单无内容
      4. 做法
        1. 将菜单分为启动页和主题页;启动页包含1-2级菜单;主题页包含3-4级菜单;
        2. 所有文字内容显示在主题页面中;
        3. 用户通过索引链接在3-4级页面间切换;
        4. 通过面包屑导航告知用户位置,并使得用户能够返回上一级;
      5. 原因
        1. 通过双页导航,用户选择后,第一级菜单不再出现;
        2. 结果是用户能够流畅的在第3级菜单间浏览
        3. 同时通过面包屑返回上一级;
    22. 显示更多
      1. 问题:用户需要点击链接
      2. 方案:让部分菜单项可以展示
      3. 场景:菜单项很多,已有主导航,但仍然不够,需要显示更多的菜单项
      4. 做法:设置某个选项,用户点击可以查看更多,在当前页显示,或者新页面显示;
      5. 原因:不展示所有选项,但用户仍然可以有入口可以查看更多的选项,节省屏幕空间;
    23. 回到顶部链接
      1. 问题:用户需要返回到页面顶部;
      2. 方案:在内容区放置一个链接,点击回到顶部;
      3. 场景
        1. 页面很长,超过两屏,且用户有返回顶部的需要;
        2. 常用于长页面,如文章页面或者FAQ页面,用户在问题与答案之间跳跃;
        3. 长文本场景下,用户需要返回导航;
      4. 做法
        1. 在特定位置放置链接,标签“回顶部”,可带或可不带图标;
        2. 特定位置一般为段落底部,或者“块”底部;
        3. 链接会回到锚点位置如页面顶部;
        4. 一般用于两个场景:
          1. 回到导航;
          2. 回到页头;
        5. 如果是第一种,建议使用双重导航,在底部再放置一次导航会比回顶部的链接更加友好
      5. 原因:此模式可方便用户从任何滚动的位置回到导航,尤其是对于哪些使用滚动操作不方便的用户;
    24. 足迹菜单
      1. 问题:用户需要在层级结构中寻找信息
      2. 方案:在路径中显示菜单
      3. 场景:网站层级浅,但每级的项目多;
      4. 做法:类似面包屑,但结合了菜单项;可纵向或横向布置;每个项目可带用户回到上一级;
      5. 原因:面包屑与菜单的混合效果,消耗很少的空间,可显示当前级下面的很多菜单项;
  2. 基础交互
    1. 操作按钮
      1. 缘起:
        1. 在当前查看页面的上下文中,用户需要进行相关的操作,用户需要被告知该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和页面上其他操作之间的关系;
      2. 解决方案
        1. 使用动词做为按钮的标签
        2. 使用可点击的按钮
      3. 适用场景
        1. 用户通过链接在网站内进行浏览,但并非所有链接在概念上都表示同样的事物;普通的链接用于浏览和导航,不会产生副作用,用于页面之间的跳转;其他一些链接则会创造特定效果,如开始或结束一个流程,或将信息添加到数据库中;例如,通过搜索框进行搜索,购买产品,提交转账申请等等;这种链接是一些重要的操作,它们会造成一些不容易撤销的结果,或者它们对于用户具备某种重要性;
        2. 操作按钮常出现于产品详情面、产品建议页或搜索结果页;它适用于用户对展示对象产生兴趣并想采取重要的行动;典型的操作有购买、报价、搜索,添加到购物车等;这些操作很重要,因为它们是页面上主要任务的组成部分;
      4. 使用方法
        1. 常用浮起按钮,易于跟文字链接区分开来;也因此比文字链接更吸引视觉注意力,由于其浮起的特点,暗示用户可点击;按钮可使用系统默认样式,但更经常是匹配整体页面样式;如果使用图标,立体更能突出可点击的效果,因此尽量避免使用扁平图标;按钮颜色应不同于页面的背景色,以便能突出显示;按钮不要太小,越大越容易点击;按钮的标签应该使用动词;
        2. 按钮应放置在操作的对象旁边;通常位于对象的右上角;此种形式,应该确保滚动时按钮时时可见;表单的按钮是个例外,它一般位于右下角;如果是列表的按钮,则通常同时放置在列表上部和下部;
      5. 分析
        1. 按钮的视觉外观使其能明显区别于文字链接;吸引更多注意力,刚好匹配它作为重要操作的特点;
    2. 新手指南
      1. 缘起:用户需要了解可以操作的内容,以及学习如何操作
      2. 解决方案:通过多个步骤向用户展示如何操作
      3. 适用场景
        1. 网站有一些不常见的功能;
        2. 展示一些非网站本身的事物(如仪器设备)的操作办法;
      4. 使用方法
        1. 操作指南是向导模式的一种;
        2. 将事情拆分为几个主要的步骤,然后罗列出来,易于用户理解;
        3. 用户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步骤查看,或者查看所有的步骤;
        4. 为了让学习效果更好,用户可以在每个步骤中进行操作,以模拟真实的使用场景;
      5. 分析
        1. 此模式类似一个人在旁边讲解一个复杂的事情;
    3. 分页指示器
      1. 缘起:用户需要浏览很长的清单并找到最感兴趣的对象;
      2. 解决方案:将结果分页展示,每页显示固定数量,便于用户从某一页跳转到其他页
      3. 适用场景
        1. 常用于有大量项目需要展示的情况;
        2. 适用于单页区域展示不下内容时
        3. 项目一般按某种顺序排列,以便用户可以在起始点找到想要的结果;例如搜索场景经常使用此模式;
        4. 分页模式通常和表单生成器配合使用,例如邮箱应用;
        5. 单页的项目数量一般在10-200之间;
        6. 项目可以是任何东西,如邮件头、姓名、照片、电话号码等等;
      4. 使用方法
        1. 在清单下方显示分页导航
        2. 各具体页面有直接访问的链接,同时可以通过上一页和下一页来翻页
        3. 每页显示5-10个项目
        4. 显示总页数
        5. 通过标题提示页面内容;
        6. 典型的结构为:项目数,上一页,页码,下一页
        7. “上一页”和“下一页”仅在适用的情况下显示;
        8. 另外,可以添加首页和末页的链接;
        9. 页码一般字体较小,因此不易点击;因此可以将页码分成范围段,如11-20,21-30;此种方式的缺点是如果项目很多,空间可能不够;此时可以通过显示当前页再加上前后几页以及省略号…来解决;
      5. 分析
        1. 页码指示器告诉用户重要的信息,包括总项目数量、多少正在查看、如何看到余下的内容;
        2. 之所以放在下方,是因为当用户浏览完项目时,底部位置是其最需要页面指示器的地方;
        3. 分页很常见且普通接受,但Ajax的应用有可能免用分页指示器,当用户滚动的时候再显示结果;
    4. 折叠菜单
      1. 缘起:用户需要从一组项目中选择其中一项
      2. 解决方案:在常规的菜单中放置一组选项,一次可选一个;
      3. 适用场景:选项很多,但空间有限,只能放5-8项;列表不能太长,不然不方便选择,一般不超过3个;
      4. 使用方法:在常规的空间内放置菜单,两端放上箭头,展示菜单项时悬停高亮;
      5. 分析:优点是省空间
    5. 幻灯片
      1. 缘起:用户想查看一组图片
      2. 解决方案:每张照片显示几秒钟,提供播放控制,包括前进、后退、暂停、开始等;
      3. 适用场景:常用于图片分享网站,如Flickr,Picasaweb;
      4. 使用方法
        1. 通常最大化屏幕用以展示图片,同时用尽量小的空间展示必需的控制按钮;
        2. 控制按钮一般图片放在上方或者下方
        3. 注意事项
          1. 如果按钮覆盖在图片上方,则一段时间后自动隐去;
          2. 播放的时间间隔可调整;
          3. 允许用户随时退出播放
          4. 图片切换加上转场效果,看起来更漂亮;
          5. 给图片加上标题或说明文字;
        4. 有时可以考虑加上图片缩略图,这样用户对下一张的图片有预期,但缺点是减弱了沉浸式体验感;
      5. 分析
        1. 图片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普遍;用户不用操作即可轻松的观赏图片;当错过图片或者要暂停时才使用控制按钮;
    6. 分步模式
      1. 缘起:用户需要按顺序查看或操作
      2. 解决方案:允许用户通过链接跳转到上一步和下一步
      3. 适用场景:用户需要线性的查看或操作对象;对象可以图片、搜索结果、一系列任务、购物等;当对象数量比较大时,分步模式可以辅助导航,例如分页;在向导模式中,分步模式即是做为主导航;
      4. 使用方法
        1. 下一步链接到后续步骤,上一步返回前面的步骤;
        2. 将按钮放在要操作的对象旁边,一般放上面,避免出现需要滚动的情况;
        3. 确保按钮位置固定,以便用户不需要移动鼠标即可进行点击;
        4. 上一步放左侧,下一步放右侧;
        5. 在第1步没有上一步,在最后1步没有下一步;
        6. 如果需要的话,上一步和下一步就再补充文字描述,例如上一张图片、下一步图片;
        7. 使用分步模式浏览图片时,考虑使用缩略图;
        8. 当在任务处理中使用分步模式时,使用操作按钮模式,以吸引更多用户的注意力;
      5. 分析
        1. 分步模式是最基本的导航方式之一;
        2. 通过使用向前和向后的标签强调线性特性;
        3. 结合缩略图,让用户提前知道要去哪里;
        4. 更长的文字标题,或者缩略图,都可以增大点击区域,使其更容易选择;
    7. 向导模式
      1. 缘起:用户想达到某个目标,但完成目标前,需要做出几项可能用户未知的决策;
      2. 解决方案:带领用户一步一步的完成整个任务;向用户展示哪些步骤已经完成,哪些未完成;
      3. 适用场景
        1. 非熟练用户需要完成一个不经常处理的复杂任务;
        2. 该任务由几个子任务组成;
        3. 子任务数量不多,约在3-10个;
        4. 用户想完成最终目标,对需要完成的步骤不熟悉或者不感兴趣;
        5. 子任务有一定顺序,但也并总是相互独立,例如处理下一个任务前需要先完成某个子任务;
        6. 需要完成几个任务后才达到目的;由于每个子任务中决策不同,最后完成的任务数量会不一样;
      4. 使用方法
        1. 当开始复杂任务时,用户被告知需要完成几个步骤后可达到最终目的;
        2. 用户通过下一步的按钮可跳转到后续任务;
        3. 如果完成当前步骤前不允许进入下一步,则需要给出提示;
        4. 用户可通过上一步的按钮修改前面的结果;
        5. 用户被告知每个子任务的目的;用户可以实时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并知道总共由哪些步骤组成;
        6. 当任务最终完成时,给用户成功的提示;
        7. 如果可以的话,当用户熟悉默认选项时,允许用户使用快捷方式一键完成任务(例如亚马逊的一键下单);
        8. 在任何时点都允许用户随时退出;
      5. 分析
        1. 导航按钮暗示用户处于分步模式中;
        2. 每个任务使用一致的样式,强化存在一系列步骤的概念;
        3. 任务序号告知用户有哪些步骤需要完成以及当前所处的位置;
        4. 优点:学习成本低,容易记忆;
        5. 缺点:任务处理时间长;
        6. 由于用户被强制按顺序完成任务,不容易出现遗漏;
  3. 搜索
    1. 高级搜索
      1. 缘起:用户需要在数量众多的项目中,寻找所需要的项目;
      2. 解决方案:提供高级搜索功能,包括更多的匹配项、搜索范围、输出选项等;
      3. 适用场景:
        1. 由于信息类网站包含的信息太多,如电商、跨国公司、门户网站、图书馆等,简单的搜索框无法保证用户总是能搜索到想要的信息;
        2. 相对普通搜索,高级搜索增加更多的搜索项;高级搜索主要面向中高级用户,这些用户需要充分利用搜索引擎以便找到所需信息;该类用户对所要搜索的项目了解更多的信息;他们很可能知道项目的分类,并试图找到该项目;
      4. 使用方法
        1. 高级搜索一般搭配普通搜索框使用,主要在三方面进行加强:
          1. 条件:此功能控制搜索引擎如何处理关键字的组合;一般有与、或、非等三种;如果支持与和或搜索,显示“匹配所有项”和“匹配任意项”,而不是“与”和“或”,因为人们经常搞不清楚布尔值的意思,因此应避免使用;对于专家用户,可支持“与”和“或”的使用,但需要通过搜索建议,告知用户操作的可行性;
          2. 范围:指哪些项目可被搜索,哪一些不可以;通过设置查询条件,范围限制了搜索结果的可能性;例如,特定子网站的搜索结果、项目的类别(文章、视频、音频等)、项目的属性(标题、日期、地点、大小、作者);查询范围让用户更便捷,因为它允许用户查询网站的特定元素;
          3. 输出控制:允许用户设置搜索结果的展示;例如排序、分页大小
        2. 可考虑允许用户针对搜索结果做进一步筛选,这样用户可以查得更深入;通过在搜索页中增加“在结果中搜索”的链接来实现,允许用户添加搜索关键字;
      5. 分析
        1. 此模式使得用户可以更全面的掌控搜索;同时要求用户对数据有深入了解,通常适用于专家用户;大多数对如何使用与和或有困难,因此建议用“所有项目”和“任何项目”来替代;
    2. 自动填充
      1. 缘起:用户想输入大集合下的一个标签
      2. 解决方案:展示与用户输入的标签相同名称的可能选项;
      3. 适用场景
        1. 自然地,自动填充常作为表单的组成部分;常用于搜索框,或者邮件地址栏;也用于航班目的地的输入;在所有场景中,列出有可能的选项有助于用户更快完成任务;
      4. 使用方法
        1. 当用户开始输入字符时,应用开始查询匹配的项目,并将结果显示在输入框的下方,用户通过移动光标或者输入关键字来选择所需的结果;
      5. 分析
        1. 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允许用户用更少的步骤定位到所要项目,而一般情况下则需要录入完整的标签名称;
    3. 帮助向导
      1. 缘起:用户需要帮助,或想到达某个具体的页面;
      2. 特点:专注于少数主题,通过上下步骤在树结构下引导查找;渐进缩小范围;
      3. 适用:用户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或者缺少关键字,难以用搜索来定位;
    4. 搜索框
      1. 缘起:帮用户查找信息;
      2. 支持一些特殊字符的用法,包括+、-、and/or、空格等;
      3. 图标、输入区、按钮、下拉框(如需)、用法提示(如需);
      4. 页面标题、描述、分类、结果数量、页数;
    5. 搜索区
      1. 某个特定区域放置搜索功能;
      2. 做为辅助,非主导航;
      3. 与网站地图、网站索引、高级搜索等功能使用;一个位置,集合各项功能;
    6. 搜索结果
      1. 排序、分页、具象展示、短描述、相关推荐、分类、特殊匹配项优先展示;
      2. 页面标题、二次筛选、结果数量、搜索建议、购物车、对比;
    7. 搜索提示
      1. 一些搜索小功能的提示说明,如符号的使用,针对新手;
      2. 说明旁边再放个示例;
      3. 好处:降低用户对技术细节的学习成本;
    8. 搜索索引
      1. 大型网站,页面很多;
      2. 针对新手,不知道关键字,不熟悉网站的信息架构;
      3. 页面主题按字母罗列排序,供用户查找;
      4. 做为主导航和搜索的辅助;
    9. 网站地图
      1. 中型网站适用;小的主导航就展示完了,大的地图展示不下,查找效率不高;
      2. 让用户知道有什么,可以去哪里,如何组织,自己位置;
      3. 树状,各页可达,快速到达想去的地方;
    10. 页脚地图
      1. 适用中型网站;
      2. 缩小版的网站地图,但可以不严格是地图,可以重新组织链接,当作快捷方式的集合使用;
    11. 标签云
      1. 突出显示流行、热点、常用的标签;
      2. 相比数字,更直观的展示方式;
    12. 主题页
      1. 适用于有大量未知文件的网站
      2. 通过主题分类快速定位,速度比数量重要;
      3. 好处:用户可以更快的找到信息(文件很多,但证明被调用的是少数)
  4. 表单
    1. 密码强度条
      1. 缘起:为了确保用户设置的密码足够复杂,以免被恶意破解;
      2. 适用场景
        1. 让用户设置的账户密码不容易被破解或者被猜中;
        2. 提高用户密码的复杂度,以提高黑客的攻击门槛;
        3. 让用户知道什么样的密码是安全的,并按相关规则来设置
    2. 所见即所得
      1. 缘起:用户想生成富媒体和带格式的内容,但不知道如何使用HTML;
      2. 适用场景
        1. 用户想直接看到内容发布后的样式
        2. 用户不习惯使用HTML或者textile或者Markdown;
        3. 降低用户添加带格式内容的门槛;
        4. 提供将富媒体和格式内容上传网站的简易办法;
        5. 用户愿意花时间调整内容细节;所见即所得允许用户看到其编辑效果,增加其信心,带来快速和好看效果;
        6. 如果想保持HTML简洁则不适用;所见即所得会生成冗余的HTML代码;
        7. 如果需要兼容所有浏览器则不适用,所见即所得一般不能兼容所有浏览器,如果可以,也只是最新的浏览器版本;
    3. 验证码
      1. 缘起:识别数据提交者是人而非机器
    4. 输入反馈
      1. 缘起:用户录入数据到系统,期望得到录入结果的反馈
      2. 适用场景
        1. 当用户在网站上提交内容后,向用户提供反馈;
        2. 当用户提交表单时,向用户提示出现错误;
        3. 需要告知用户数据提交进行顺利;
      3. 解决方案
        1. 当用户使用表单提交数据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本模式通过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以提升用户体验。数据校验的方式很适用在提交表单时查出错误。告知数据格式要求的常用办法是将规则显示在输入框中;数据必须符合规则才能通过验证,这些规则包括
          1. 有录入内容:至少需要输入一些内容;
          2. 内容排除:一些非法的值,如使用admin作为用户名;
          3. 内容涵盖:数据必须包含某些值,或者在某个范围内;
          4. 内容接受:例如接受条款,通常使用复选框;
          5. 内容核对:两个输入框的值需要匹配,例如密码设置;
          6. 内容格式:例如邮件格式带@,年龄超过18岁等;
          7. 内容长度:例如密码不少于6个字符;
          8. 内容唯一性:例如用户名不可重复;
        2. 如果用户提交的内容验证通过,让用户知道一切顺利是很好的做法;甚至可以将用户引导到另一页面,让用户查看内容提交后的效果;如果验证未通过,则需给出错误提示,告知如何修复数据并要求重新提交;错误提示应包括:
          1. 出现错误了:在页面顶部浮窗提示(避免需滚动页面才能查看),建议使用红色暗示出现错误;
          2. 错误的位置:可以在提示中列出有错误的条目,并高亮(改变颜色)出现错误的输入框;
          3. 修复的方法:告知需要怎么做才能通过验证;可以在顶部显示,也可以在输入框旁边显示;
        3. 输入反馈的视觉效果应该与消息内容一致;正确使用绿色,中性使用黄色,错误使用红色;但注意,红色表示危险,用户是否正处于危险的状况?
      4. 原理
        1. 当用户在网页上提交表单时,他将头脑按某种方式组织的数据,转化成按另一种方式组织的书面形式。由于每个人思维方式不同,在各自个性化的数据,转成系统定义的共同形式时,我们的录入方式也会不同。用户录入数据时肯定会包含错误,设计时应纳入考虑,让用户知悉其输入的数据不符合要求的格式。使用直观的视觉提示,用户能够发现错误并加予纠正。
      5. 讨论
        1. 可以说你应该花更多精力在用户提交数据前防止出错,而不是在出错后出好的提示;可以使用选择框来限制输入;
        2. 考虑提示使用的措辞,因为它们会影响用户的情绪,什么样的语气对用户是合适的?
        3. 每个操作发生后给出明确的反馈。当用户及时得到系统的反馈时,会变得更加自信。反馈的类型包括通知、消息对话框、彩色可用或灰色不可用的按钮、加载动画、行内提示、工具提示、悬停效果等等。将用户的操作和系统对操作的反应之间变得更加无缝。
    5. 日期选择器
      1. 缘起:用户想基于日期或者日期范围查找或提交信息;
      2. 适用场景
        1. 用户想方便的选定日期或日期范围来提交、跟踪、排序、筛选数据;
        2. 如果用户习惯其他更高效的方式,则不适合使用;有些用户习惯手工录入;
        3. 如果文本输入的方式更方便,则不适合使用,例如生日,因为需要点击很多次,回退几十年;
      3. 使用方法
        1. 几种激活方式
          1. 点击链接;
          2. 选择输入框;
          3. 点击图标;
        2. 激活后,在当前页弹出日期浮窗供用户选择;通常显示一个月,但有些显示3个月,减少用户的点击负担;
    6. 特定格式
      1. 缘起:用户需要快速输入数据,但数据需要满足既定格式;
      2. 适用场景:
        1. 当使用常规控件如下拉框、单选按钮、多选按钮等,使得数据录入变得很复杂时;
        2. 完成任务的时间比目的重要;
        3. 需要收集的数据有固定格式;如邮编、日期、时间、手机号等;
        4. 当需要用户录入特定格式以便系统能够识别;
        5. 如果录入结果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则不适用;
    7. 行内编辑
      1. 缘起:用户需要在页面上简单快速的编辑某个值
      2. 适用场景:
        1. 用户需要编辑的值不多,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多则不合适;
        2. 适用于简单格式的字段,例如字符串,或者下拉框;
        3. 想让用户在当前页进行编辑,不用进入另外一个页面;
      3. 做法
        1. 悬停时显示可编辑的暗示;
        2. 输入框+确认+取消三件套;
    8. 完形填空
      1. 缘起:需要用户录入数据;
      2. 适用场景
        1. 输入框的标题无法解释待录入信息是关于什么内容;
        2. 输入框的标题太长太复杂,用户难以理解;
        3. 将输入框放入上下文中更易于理解;
        4. 输入框是必填信息,或者期待被填写;在句子中留空会触发用户不适,促使其完成信息录入;
        5. 只需要录入一个句子的少量信息;如果需要录入一个句子的大量信息,则会使用户厌烦;因为这样会迫使用户读完所有句子,并思考所录信息如何与上下文结合;
        6. 不适用于有大量字段需要录入的场景;
      3. 缺点:不适用于国际化多语言场景;
      4. 优点:有了上下文,更易于理解;
    9. 预览
      1. 缘起:用户想快速知道改变带来的效果;
      2. 适用场景
        1. 想让用户实时知道其生产的内容的展示效果;
        2. 如果没有预览,用户很难想象结果将呈现的样子;
        3. 如果输入明确,输出没有固定样式,则不适用;
      3. 优点:预览让用户在提交前可以看见结果,从而降低用户的不确定感,提高参与度和创造性,显得更加有趣,促进探索欲望,交互性更高;无需等待页面重新加载,结果实时呈现;
    10. 设置
      1. 缘起:用户需要在一个集中的位置,设置各项参数以控制应用的表现;
      2. 适用场景:
        1. 多数用户需要用到的参数
        2. 少数用户会用到的参数,但对满足其需求很重要;
        3. 常用的参数;
        4. 设置用户的偏好;
        5. 不适用于放置常用操作,此种场景更适合使用工具栏;
      3. 注意事项
        1. 有序组织设置项,可预期,作编号;
        2. 将不重要的设置项移动到单独的页面,例如“其他”;
        3. 规范命名,使用户能够快速明白设置项及当前值;
        4. 如果设置项很多,将用户感兴趣的优先放前面;
        5. 有效的默认值,多数用户会选择的值,保持中立,降低风险;
        6. 降低记忆负担,对设置项进行分组
          1. 7项以内:不分组;
          2. 9-16项:将同类别的分成多组;
          3. 超过16项:考虑分页,保持名称的延续性,子页面的标题与设置项相关联;
    11. 键盘快捷键
      1. 缘起:用户想快速的完成重复性的任务;
      2. 适用场景:
        1. 应用有重复性的任务,且涉及鼠标和键盘的切换;
    12. 可展开输入框
      1. 缘起:用户想进入更多面积和更少干扰的交互模式;
      2. 适用场景
        1. 需要将注意力聚焦在主交互中,而非输入控制中;
        2. 去除主交互的干扰元素;
      3. 做法
        1. 放大输入框,成为视觉中心;
        2. 可展开,可缩起;展开时,将其他不重要的元件下移,当需要它们的时候,再展示;
      4. 优点:将无关元素移出视线,界面更加整洁;适合场景如搜索、发帖、评论等;
    13. 拖放
      1. 缘起:用户需要将一个或者多个对象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外一个位置;
      2. 适用场景
        1. 让用户用更直观的操作完成复杂的任务
        2. 避免为了重新排版而强制用户进入另外一个页面;
      3. 优缺点:
        1. 很多用户在界面上有进行拖动操作的本能反应;很直观,隐喻模拟现实世界的操作;
        2. 尤其适用于移动列表中的条目;
        3. 拖动的可发现性不好,一般需提供备用方式;
    14. 兼容多种数据输入格式
      1. 缘起:用户想快速输入数据,系统能识别多种输入格式;
      2. 适用场景
        1. 当多选框、单选框、复选框会使得输入变复杂时;
        2. 输入速度的重要性超过达到目的;
        3. 适用于收集的数据有关某个主题,或者有明确的起始时间的事件;
        4. 适用于用户录入的数据容易被系统识别;
        5. 如果用户可能录入任何数据,则不适用;格式应限定于一个有限的小范围;
      3. 优点:降低用户与系统的交互门槛,节省空间;是否适用,取决于要求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数据;
    15. 良好的默认值
      1. 缘起:用户需要录入数据,某些字段的默认值最大程度吻合待录入数据;
      2. 适用场景
        1. 用户需要从众多选项中进行选择,而其中一些选项有大概率匹配;
        2. 系统能够猜到用户想要录入的值;
        3. 适用于如果没有默认值,任务复杂度上升,输入项太多,把用户吓跑了;
        4. 如果选项需要用户仔细思考,则不适用,例如接受合同条款;
      3. 优点:节省用户的操作时间,让用户有时间去做其他任务;
    16. 输入提示
      1. 缘起:用户需要录入数据
      2. 适用场景
        1. 标题不能清楚说明,或者清楚说明时,太长了;
        2. 输入内容的示例
        3. 节省空间;
        4. 与标题配合,进一步阐释;
      3. 分析: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场景,如果空间足够,则一般能放下长说明和长标题;
    17. 动态按钮
      1. 缘起:用户只需要呈现针对当前模态的操作;
      2. 适用场景
        1. 其他操作在当前状态下无需显示;
        2. 保持空间简洁,去除不相关或无必要的元素;
        3. 适用于多模态的场景,如开/关,播放/暂停;
      3. 注意事项
        1. 对称性设计,字体大小相同,外形相同,颜色可以不同;
        2. 常用于双态操作,如果开/关,喜欢/不喜欢,关注/取消关注;
    18. 自动保存
      1. 缘起:用户想确保数据安全并进行保存,避免专注于工作忘了了保存;
      2. 适用场景:帮助用户专注生产内容,无须担心数据是否安全及保存;
      3. 注意事项:
        1. 合适的频率;
        2. 触发的方式:常规为保存按钮,但失去焦点也不错;
        3. 保存按钮,当自动保存后,按钮显示为“已保存”;当出现变更时,变回“保存”按钮;
      4. 分析
        1. 可以让用户免于忘记保存的烦恼;完全去掉保存按钮会让用户恐慌,所以按钮仍然保留;保存操作记录,并提供撤销功能;
    19. 撤销
      1. 缘起:用户想撤回已执行的错误操作
      2. 适用场景
        1. 给用户增加信息,鼓励用户探索操作;
        2. 损失数据的代价越大,越需要提供撤销功能;
        3. 只要有可能失去数据,都应提供撤销功能;
        4. 撤销不要使用警告;
      3. 分析
        1. 人非圣贤,用户总是会出现操作失误;此模式可鼓励安全探索,并增加用户的信心和乐趣;
        2. 给用户试错的空间,则用户学习的越快;
    20. 操作向导
      1. 缘起:用户想要完成的目标,可以拆分几个独立的子任务;
      2. 适用场景
        1. 用户需要完成的任务不止只有一个步骤,例如上传图片,包括选择、修剪、上传等;
        2. 需要完成的任务比较复杂,由几个子任务组成;
        3. 需要输入复杂的数据,拆成几个步骤更加容易完成;
        4. 需要指导,因为用户不熟;
        5. 最终目标的完成,取决于在上一个步骤选择的选项;
        6. 用户缺失相关专业知识;
        7. 用户需要按某种特定顺序完成任务;
    21. 完成度指示器
      1. 缘起:用户想要完成一个目标,但需要被告知什么时候自算完成以及如何完成;
      2. 适用场景
        1. 想让用户保持专注,以完成某个具体目标;
        2. 通过一系列小任务的存在感,确保用户完成
        3. 当最终目标依赖于完成连续性的任务时,不适用;
        4. 不适用于重要任务,而适用于如果完成结果会不错的任务类型;这个模式的目的即是要让用户比正常状态下多完成一些任务(比如学习计划、减肥计划、健身计划等);
      3. 做法
        1. 拆分任务
        2. 提供建议
        3. 设置奖励:如头衔、奖杯等,允许用户分享成就;
    22. 剩余步骤(感觉跟操作向导很类似)
      1. 缘起:用户需要经几个步骤完成表单填写,需要指导;
      2. 适用场景
        1. 可拆分,可分页显示;
        2. 步骤太多,永无止境;(明示终点)
        3. 不适用只有1-2步;
        4. 不适用简单可预见的步骤;
    23. 行内提示
      1. 缘起:在交互发生位置,辅助说明;
      2. 适用场景
        1. 非直觉、难自说明;
        2. 示例;
        3. 鼓励使用;
        4. 帮助使用;
        5. 引导使用;
        6. 柔和引导新用户;
        7. 高级用户可隐藏;
      3. 做法:
        1. 记得提供“不再提示”的入口;
      4. 分析
        1. 比FAQ和帮助文档更好用;
        2. 可隐藏性可以减少干扰;
    24. 点赞
      1. 缘起:用户要表达对内容的偏好
      2. 适用场景
        1. 给用户权利表达内容偏好;
        2. 让用户提交内容;
        3. 信任用户判断;
        4. 用户社区过小不适用;(样本不足价值小)
      3. 做法
        1. 不同用户不同权重
        2. 嵌入插件
      4. 分析
        1. 鼓励参与,减少投入
        2. 限制反对次数,防止恶意;
        3. 内容质量有别;
        4. 乌合之众;
    25. 付费点赞
      1. 缘起:用户想付费提升自己内容的排名,以获得更多关注;
      2. 适用场景
        1. 允许付费绕过常规点赞机制;
        2. 例子:相亲类网站,脸书;
      3. 分析
        1. 一种广告
        2. 区别:付费的内容会有ad提示;
    26. wiki
      1. 缘起:公共信息协同编辑
      2. 适用场景
        1. 想让用户参与;
        2. 需要实时更新的内容
        3. 不适用:
          1. 不可变更的内容,如合同条款;
          2. 会过时的内容,如新闻;
      3. 分析
        1. 版本控制,可回滚;
        2. 可用于企业内部的知识库管理;
    27. 标示&报告
      1. 缘起:让用户标示非法内容;
      2. 适用场景:UGC,数量大,难自控;
      3. 分析:对于UGC网站,此功能很重要;用户也乐于参与;
    28. 评级
      1. 缘起:用户想评级,以突出优质内容;
      2. 适用场景:
        1. 帮用户控风险,判断内容是否优质;
        2. 让用户帮助决定哪些是优质内容;
        3. 让一些人引导另一些人;
        4. 用户基数大;
        5. 用户值得信任;
        6. 用户基数小时,不适用
      3. 做法:
        1. 1-5级,可加评论;提交后给成功反馈;
        2. 显示平均分,有易判断;
        3. 提供评分说明;
        4. 展示高分项目;
        5. 搜索加权;
        6. 相关推荐;
      4. 分析
        1. 鼓励参与,辨别好坏,降低决策成本和风险,如购物;
        2. 思考:
          1. 谁来评:真实性与客观性;
          2. 评什么:目标物模糊,评分无价值;
          3. 要鼓励什么和不鼓励什么:防止恶意和滥用
        3. 可多维度拆分,评论将更有针对性,更有价值;
    29. 列表筛选
      1. 缘起:用户需要分类筛选表格数据;
      2. 适用场景
        1. 超过一页的大数据集;
        2. 筛选栏目可归类;
      3. 做法
        1. 下拉分类;
        2. 多分类组合与联动
        3. 如果有些筛选条件很常用,提供保存筛选参数的功能;
      4. 分析:
        1. 精准定位,缩小结果范围;
        2. 对于专家用户,复合筛选可达到报表或高级搜索的效果;
    30. 表格排序
      1. 缘起:列值排序
      2. 适用场景
        1. 有多列(大于10)
        2. 数据跨页
        3. 需对比列值;
        4. 列数少数据少不适用;
    31. 斑马行
      1. 缘起:区分不同行的值,一一对应;
      2. 适用场景
        1. 表格有多列,列间值接近,每列有多行;
        2. 行高不统一;
      3. 分析:便于阅读,但使得表格突出于页面;
    32. 仪表盘
      1. 缘起:多种数据快速扫视获取概要
      2. 适用场景:全局查看,发现趋势 ;
      3. 用法
        1. 实时查看几个关键数据
        2. 单一目标,围绕目标优先呈现相关数据;
        3. 三种
          1. 运营(每日)
          2. 管理(每月/周)
          3. 分析:更详细的审视数据
      4. 分析:
        1. 实时快速监控
        2. 重要指标在上,次要指标在底;
        3. 简单易懂,可视化呈现;
    33. FAQ
      1. 缘起:用户有疑问
      2. 适用场景
        1. 多数用户有相似问题;
        2. 收集问题答案(实施和售后部门)
        3. 电商类、社区类网站;
      3. 做法
        1. 答案与问题挨在一起,同页,别跳转或者浮窗;
        2. 超过10个,编号;
        3. 很长,分主题,回顶部按钮;
        4. 全局问题全局入口;局部问题局域入口;
        5. 别用简写FAQ,用全称;
  5. 数据处理
    1. 可折叠面板
      1. 用户需要临时进一步查找详细信息或使用某些功能(但只是偶尔的);
      2. 好处:页面更加整洁,常用于网页应用;
      3. 类似于手风琴,差别在于可以全部展开(如需);
      4. 相对TAB,在使用空间上更加有效率;
      5. 缺点:部分用户可能不熟悉它的使用方式;
    2. 按需展开
      1. 隐藏一些过程信息,如果需要,可以点击展示完整显示;
    3. 收藏夹
      1. 浏览过程中将一些对象收集存放起来,以便后续进一步操作,常见的如购物车、收藏夹、待读清单、商品对比;
      2. 收藏夹的入口一般做成全局标签,以便可以在网站的各个地方快速访问;
    4. 嵌入覆盖
      1. 当用户只需要少量的进一步信息的时候使用,比如只有3-5行短信息,轻量级详情;此时用浮窗或者新页面过于麻烦;
    5. 列表操作
      1. 场景:用户需要对一组项目进行操作管理;
      2. 做法:显示整张列表,将操作按钮放置在旁边;
        1. 批量编辑:放上面(超过10个),放下面(少于10个);
        2. 单个编辑:放在左侧或者右侧;
      3. 列表新增行时,高亮该行,以便让用户操作成功;
    6. 列表添加新项目
      1. 做法:在列表上方,按所需字段,放置一空行,旁边再放置一个“添加”按钮;可实现快速添加;
      2. 适用:需要手工大量添加项目,且项目信息很简单,少于4-5项;
      3. 缺点:如果需要输入的信息很多,则此模式不适用;
    7. 概览加详情
      1. 做法:有一个概览列表,点击出现一个详情页(面板)(可同页,或者不同页,如果屏幕面积足够,则同页比较好)
      2. 适用:用户主要通过概览视图浏览,当需要进一步查看详情时,再点击进入查看;
    8. 部件选择器
      1. 场景:用户需要选择一些部件,来完成某个项目的构建;
      2. 适用:部件超过10个;部件可分类;部件间相互独立;
      3. 按钮:移进,移出,结束;
    9. 标签
      1. 场景:将一个物体分成多个组,每组一个标签,用户通过切换标签浏览信息;
    10. 表格排序
      1. 允许用户表格的不同进行排序;
    11. 缩略图
      1. 允许用户从缩略图知悉概况,再决定是否做下一步动作,避免展示大图和下载视频耗费无谓的时间;
    12. 查看
      1. WEB应用常使用:查看、编辑、返回模式;
      2. 查看提供内容集合和操作按钮汇总的安全区域;
  6. 个性化
    1. 窗口自定义
      1. 常用于提供个性化功能的场景,比如个人首页,通常需要用户注册和登录;
      2. 窗口模式,用户较熟悉,隐喻明显;
      3. 操作按钮:最小化、关闭、编辑等;
    2. 登录模式
      1. 一些信息需要存储,以便下次更方便的使用产品;
      2. 可允许先做为游客的身份使用,等必要时再要求用户注册;
      3. 用邮件注册的好处是可以使用邮箱找回密码;
      4. 如果登录频繁,允许将账号和密码存储在本地,避免每次重复输入;
      5. 提供忘记密码功能;
      6. 用户忘记是否注册,直接录入用户名和密码,此时可以跳转提示注册,而非简单的报错;
    3. 注册
      1. 尽量允许先使用再注册;
      2. 网站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时使用;
      3. 注册可以减少每次的重复信息录入时使用,比如常用地址薄;
      4. 不要问超过必要的信息,以免回答太多问题给用户带来挫败感,带来一些虚假数据;
      5. 提供查看和确认隐私政策的入口;
      6. 尽量不要强制注册;
  7. 购物
    1. 预订
      1. 飞机、酒店、汽车等;
      2. 允许用户多维度的灵活搜索,比如按日期,按价格等;
      3. 用户行为模式
        1. 搜索
        2. 对比&决策
        3. 下单付款
      4. 系统流程:输入条件,搜索,展示结果,查看结果,下单;
    2. 产品对比
      1. 使用二维表格展示对比相同维度下各产品的参数;
        1. 不同的值
        2. 有或没有
    3. 产品顾问
      1. 将用户的决策拆分成多个考虑维度,做成选项,让用户逐项勾选偏好,最终生成建议;(有点类似向导模式)
      2. 适用于产品种类数目多,用户不专业,需要花费时间比较
    4. 产品定制
      1. 允许用户定制要购买的商品
      2. 用户更改参数,可以马上看到更改后的效果;
    5. 购买流程
      1. 步骤
        1. 识别客户
        2. 填写送货地址及勾选相关选项,如快递方式,送货时间等;
        3. 选择付款方式
        4. 预览
        5. 确认并下单
        6. 收到邮件确认
      2. 用户中途可随时退出;
      3. 常用向导模式,但如果一页可显示所有信息,则也可以不使用向导,更加简化;
      4. 减少页面其他元素的干扰(因为下单付款需要用户保持一定的注意力,避免被不相关的信息分散注意力,导致下单不成功)
      5. 常见注册才能下单,但这样不好,应该是先允许下单,下单成功后,再邀请注册;此时既保证了转化率,又能够利用下单信息减少注册输入;
      6. 进一步的邮件确认(貌似也不是很需要,除了亚马逊,国内的淘宝京东都没有这一步)
    6. 购物车
      1. 对于熟手,并不需要运费或物流,如虚拟产品,或者一般单项购买,非组合,则可以考虑一键下单;
      2. 全局可见,可看可删;
      3. 要素:名称,价格,库存,商品链接,总价,支付方式
      4. 可结算,可继续浏览
    7. 店铺位置
      1. 搜索名称或位置关键字,在地图上显示结果,对结果进行编号,与列表对应,或者悬停显示详细信息;
      2. 适用:有很多实体店;如果只有少数几个,则显示列表即可;
    8. 用户评论
      1. 适用:用户想知道其他用户的评价,以决定是否购买;适用网上购物,如果是线下,则用户可看实物;
      2. 方式:
        1. 允许用户添加评论;
        2. 文字,打分(星);
      3. 注意事项
        1. 强制注册才能评论,避免恶意滥用
        2. 不干预,不审查;
        3. 利用抱怨处理展示服务
        4. 允许用户对评论打分,突出有用评论
        5. 可多维度打分;
    9. 虚拟商品展示
      1. 允许用户对商品的展示进行交互,模拟用户的体验试用感;
      2. 旋转,颜色,缩放,视频,细节图
      3. 制作成本高,但有效提高销售转化率
  8. 选择
    1. 国家选择
      1. 如果选项很多,用下拉框;如果不多,展示清单;清单按字母排序;
      2. 别跟语言选择混淆了;
      3. 如果国家众多,且展示区域有限,可以考虑按大洲分组
    2. 日期
      1. 编辑框+选择器复合,前者给熟练用户使用;
      2. 注意提供行内格式提示;
      3. 允许多种间隔方式,如-,/和点;
      4. 支持2位数或4位数的年份;
      5. 需要对格式进行检验;
      6. 如果展示区域足够,可以直接展示日历,取代点击弹出的方式;
      7. 日期和月份/年可以分开成两个选择框(某些特殊的情况下)
    3. 语言
      1. 显示语言原本的文字;
      2. 不要使用图标,例如国旗,因为国旗代表国家,而非语言,会造成误会;
      3. 位置够的话,列出清单;不够的话,使用下拉框;
      4. 各页固定位置常驻展示,避免回到首页切换;
    4. 投票
      1. 展示选项,投完展示结果;
      2. 避免投前展示结果,以免用户的判断被影响
    5. 评级打分
      1. 只要网站有社交的一面,评级打分都可能用得上,典型如电子商务网站;
      2. 评级的入口一般置于产品页的产品主名称附近,一般在下方或右侧;
      3. 有时可结合评论,此时需要有提交按钮;
  9. 输入数据
    1. 评论留言
      1. 留言提交后,显示在留言记录的最底下,并定位滚动条到相应的位置,高亮显示,目的是让用户确保已正确提交保存;除了留言内容,还应显示提交时间,提交人,以及一些其他可选信息;
    2. 限定输入格式
      1. 一些信息有特定格式,如果用户格式录错,导致数据不可用;因此正确的格式很重要,此时需要在界面上提示正确的输入格式,避免用户犯错;
    3. 填写表单
      1. 适用:需要用户提供某些信息,才可能为用户提供服务;
      2. 注意事项
        1. 文字含义:确保含义清晰,如有可能,辅以简单示例;
        2. 归类分组;
        3. 可选项仅在能带来明显好处的情况下使用;
        4. 良好的默认值可以加快输入效率;
        5. 支持键盘快捷键,例如TAB和ENTER;
  10. 其他
    1. 页脚栏
      1. 版权声明
      2. 使用协议
      3. 隐私协议
      4. 联系方式
    2. 热门清单
      1. 有一个大的选项集合,逐个查阅成本太高,提供最受欢迎的选项供用户参考;
      2. 给选项编号,5-10个,起名TOP 5等;
    3. 模板
      1. 缘起
      2. 解决方案
      3. 适用场景
      4. 使用方法
      5. 分析

交互设计模式库
https://ccw1078.github.io/2016/09/25/交互设计模式库/
作者
ccw
发布于
2016年9月25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