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

1. 序言

  1. 部分一:通过双系统进行判断和做出决策的基本原理
  2. 部分二:判断启发法和为什么缺乏统计型思维;
  3. 部分三:大脑的局限,低估自己的无知和世界的偶然性;
  4. 部分四:关于经济决策的原则;
  5. 部分五:关于两个自我: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
  6. 部分六:三个区别,经验自我与记忆自我,古典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系统1和系统2;

第1章 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1.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自主控制的状态
  2. 系统2将脑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需要集中注意力,若注意力涣散,运作即中断;
  3. 系统1和系统2有分工,前者遇到麻烦时,后者开始出面解决;这种分工很高效,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效果;
  4. 系统1的缺陷
    1. 对于逻辑学和统计学几乎一无所知;
    2. 我们无法关闭它;
  5. 自主反应和控制这种反应的意图之间存在冲突;
  6. 系统2负责人们的自我控制;
  7. 让系统2时时保持警觉并不合算,可行性也很低;妥协的做法:只在可能出现重大决策或问题情境,即决策风险很高的时候,以尽力避免错误;
  8. 系统1和系统2只是一种虚拟角色,为方便描述大脑运作的方式而使用;
  9. 任何事物占用了大脑的工作记忆,都会削弱你的思考能力(因此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减少大脑的记忆负担,释放内存,让其可以有容易做更复杂的判断)

第2章 电影的主角与配角

  1. 虽然系统2认为自已选择了人们的想法和行为,但实际这些选择都是在系统1的引导下完成的;系统1才是故事的真正的主角;
  2. 系统2大部分时候都在散步,有时候会变成慢跑,偶尔才会冲刺;
  3. 当系统2在冲刺状态的时候,有可能会屏蔽掉一些次要信息;
  4. 如果大脑的使用超负荷,其处理会是有选择性且精确性,它会将注意力优先分配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之后如有余力,再慢慢分配到将要的事情上面;
  5. 当对一个任务越来越熟悉的时候,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就会降低;
  6. 最活力法则:如果达到一个目标的方法有多种,人们往往选择最简单的那一种(估计这也是人们很少去做刻意练习的原因,因为那是一种不愉快的体验,需要让大脑处于紧张的状态);
  7. 系统2是一个可以按规则、能根据属性来对比物品、能深思熟虑作出选择的系统;系统1不行;
  8. 系统2可以提取记忆去执行抑制习惯性反应的指令;
  9. 大脑从一个任务转换到另外一个任务需要付出努力,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第3章 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1. 大多数人保持连贯的思维或时不时积极思考需要自我控制力;
  2. 心流体验区分了两种努力形式:对任务的关注和对注意力的控制;集中注意力关注吸引人的事并不要示自我控制;
  3. 系统2在忙碌时,系统1对行为的影响会更大,即此时人更容易屈服于诱惑;
  4. 自我损耗:刻意掌控意志和进行自我控制很辛苦,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而此时这件事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你就会很不情愿或是根本无法进行自我控制;
  5. 自我损耗的影响能够通过葡萄糖得到缓解,因为大脑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
  6. 儿童控制其注意力的能力和控制其情感的能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7. 高智商并不能消除成见,具备“理性”的能力才能消除成见,即成为思考的“勤快人”,谨慎的对待自己的直觉,有自我怀疑的习惯;

第4章 联想的神奇力量

  1. 人不只是用大脑在思考,还用身体思考(身体会对意识做出反应,包括潜意识)
  2. 观点之间的联结类型有:因果关系、事情及其特性的关系、事物及其种类的关系;
  3. 你觉得很了解自己,但其实你错了;
  4. 启动效应:出现一个概念,会像池塘里的涟漪一样引发一系列的概念;
  5. 人的行为和感情有时会受制于你自己甚至都没有意识到的事件;
  6. 概念运动效应:概念会影响行为;你会接受或正在思考的概念,会影响你接下来的一些行为表现;例子:微笑的铅笔;
  7. 通过控制人们接触到的事物或概念,会影响人们的想法和行为;例子:金钱、上帝、礼仪、领
    袖像;以及麦克白效应;

第5章 你的直觉有可能只是错觉

  1. 放松的原因:反复的体验、清楚的示范、预知的想法、好心情
  2. 放松的结果:感到熟悉、感觉真实、感觉良好、感觉不费力;
  3. 由记忆造成的错觉:熟悉感有简单而又强烈的“不可复返性”; 这种不可复返性的一大特性便是错觉;熟悉会使得我们更短的时间对事物进行识别,从而感到认知放松;
  4. 如果某个判断是基于认知放松或认知紧张做出的,那就一定会造成错觉;
  5. 任何能使联想机制运行更轻松、更顺利的事物都会使我们心生偏见
  6. 想让人们相信谬误有个可靠的办法:那就是不断的重复,因为人们很难对熟悉感和真相加以区别;
  7. 任何缓解认知紧张的做法,都会对让人们相信信息是真实的有所帮助;比如字迹更加清楚、信息更加简洁,易于记忆
  8. 认知紧张会触发系统2参与信息处理,从而也比较不容易犯低级错误;
  9. 曝光效应:重复能引发放松状态和令人舒心的熟悉感(生物进化认识安全就是好的)
  10. 重复曝光构成了社会组织和社会整合的基础,而社会组织与社会整合又是心理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11. 创新是极佳的联想记忆;
  12. 当人们认知放松的时候,直觉和创造力会增强;

第6章 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

  1. 系统1的主要功能是维护并更新个人世界的模式,它呈现的都是常态下的思维模式;因此,系统对违反常态的问题的察觉速度是惊人的;察觉过程也是微妙的;
  2. 第一次是惊喜,第二次就会逐渐变成常态;
  3. 系统1长于因果关系的归纳,虽然它可能经常是不正确的;
  4. 第7章 字母“B”与数字“13”
  5. 我们对事物的解读跟上下文有关系, 在没有清晰情境的情况下,系统1会自动建立一个情境;
  6. 当人们劳累或者精力耗尽时,更容易受那些空洞却有说服力的信息影响,例如广告
  7. 联想记忆的运作是导致“确认偏误”的原因之一;例子:“Sam友好吗?”与“Sam是不是很不友好?”
  8. 系统1可以通过很多比现实更简单却更连贯的方式来表现这个世界,光环效应即是其中之一
  9. 光环效应注重第一印象,因此信息出现的顺序变得重要,后续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被消解掉了;
  10. 消除光环效应的一个原则是:消除错误的关联,例如每个个体进行独立的观察
  11. 系统1注重于它所创造的情境是否具有连贯性,而不注重所需数据的数量和质量;
  12. 眼见即为事实的理念有助于达成连贯性和认知放松的状态,从而使我们相信某个陈述是真实的;一些后果:过于自信、框架效应(90%存活率比10%死亡率更让人安心)

思考,快与慢
https://ccw1078.github.io/2017/04/02/思考,快与慢/
作者
ccw
发布于
2017年4月2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