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时间

1. 如何学习

  1. 实际的投入=时间*效率,只有时间,没有效率,等同于没有投入;
    1. 原因:大脑需要时间为深入的思考准备环境,在一个成熟的环境中,会进入流体验的思考,得到最大的收获;反之,频繁切换任务则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成本在环境搭建上面,一直停留在浅层思考,效率较为低下;
  2. 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的状态,以及能够长时间保持专注的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重要习惯;
  3. 将大目标转化成小目标,快速频繁,小步迭代的反馈,让自己不会过早的退出;
  4. 专注与持之以恒才是稀缺的;
  5. 反思是进步的一个重要方法;观察别人的问题容易,反思自己的缺点很难,因此,在观察到别人的问题的时候,要代入自己进行情境思考,如何避免在面对相同情况时,自己出现同样的错误;
  6. 能够在使用的时候联想起来的知识,才算学到手;因此,应该关注如何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网络,需要的时候可以顺藤摸瓜,建立知识网络的办法:
    1. 为知识创建尽可能多的线索,包括思考其时间,地点,人物,场合
    2. 思维方法有:平移,逆向、代入、抽象、关联等;
    3. 做法
      1. 用自己的语言做总结
      2. 把它写下来
      3. 讲给别人听
      4. 与他人一起交流和讨论
      5. 定时回顾

2. 一些观念

  1. 别把不知道当作没有,自己想不出来的信息,不代表信息不存在;
  2. 不要将时间浪费在选择上面,只要方向不是过于离谱,随便确定一个方向,迅速开始和钻研下去,才是获得积累的好办法。不同的方向最后会殊途同归;
  3. 一生的知识积累,自学的起码占90%,这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信息获取比以往容易得多,不要辜负了这个美好的时代;

3. 如何保持专注

让那些不重要的事情被动的来找自己,据说叫不断式被动关注(其实与番茄工作法的本质相同,当一个番茄钟开始的时候,不让外界干扰打断自己;准备好纸和笔放在旁边,当外界干扰到来的时候,将它在纸上写下来,这样大脑就不会有记忆的负担,然后就会很容易的回到之前的专注状态;如果没有纸笔,大脑则需要分心去记忆这些干扰,此时便会难以保持专注)

4. 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1. 学习和思考
    1. google 和 wikipedia
    2. 做读书笔记
    3. 只阅读经典书籍
    4. 阅读心理学与思维的书籍(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才能让它更好的工作,并避免陷阱)
    5. 带着问题学习
      1. 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2. 我有什么收获?
      3. 我要怎样将收获讲给完全不懂的人听?
    6. 观察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复盘自己的思维过程,列出分支,避免在某个分支上卡顿)
    7. 反驳自己,质疑自己,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2. 时间与效率
    1. 重要的事情优先,永远先做重要的事情
    2. 为重要的事情准备大块的时间段;
    3. 利用小块的事情处理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
    4. 重视知识的本质,保持思考事物本质的习惯;
    5. 重视积累的力量,不因善小而不为;
    6. 经常反思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避免因广泛的兴趣而去追逐次重要的事情;
    7. 退订消息:真正重要的信息,通过其他来源也会接触到;虽然这个世界每天在发生很多事情,但事物的本质变化很缓慢,与其花时间追逐表层的浪花,不如专注于事物底层的本质;
    8. 定期总结自己所学的知识;
    9. 通过书籍的阅读,系统的学习某个专题的知识;
    10. 制定简要的阅读计划
  3. 知识结构
    1. 如何甄别好资料与坏资料
      1. 前者着重强调事物的本质和理念
      2. 后者流于细节
    2. 如何有选择性的阅读
      1. 问题是什么是?
      2. 方案或结论是什么?
      3. 理由是什么?
      4. 例子是什么?
    3. 如何评估书籍的好坏?
      1. 作者实力水平;
      2. 高水平人士的推荐;
      3. 看目录和样章;
    4. 如何找到好书?
      1. 同一作者的著作;
      2. 作者提及和推荐的好书;
      3. Amazon 的相关推荐;

5. 思维改变生活

  1. 书写的作用
    1. 书写可以便于跟别人交流
    2. 书写可以跟自己对话
    3. 书写可以给大脑提供缓存
    4. 书写可以提供备忘
  2. 写博客的价值
    1. 教是最好的学
    2. 能够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3. 书写可以更好的思考
    4. 讨论是反思的契机
    5. 激励自己持续学习
    6. 博客是一份很好的简历
  3. 误区
    1. 自利归因:功劳自己占,责任别人担;但世界是复杂的,很多事情甚至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事情的发生的原因可能是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遇到问题寻找捷径是聪明的做法,但只是小聪明;自己动手的收获并不在问题本身,而在于这个过程中牵一而动全身,举一反三,因为问题往往不是孤立的,一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一个认知的网络;

暗时间
https://ccw1078.github.io/2017/04/29/暗时间/
作者
ccw
发布于
2017年4月29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