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党与选举

  1. 美国政党与选举的背景
    1. 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国
      1. 司法、立法、行政三者分属不同的机构;
        1. 一个人不能同时在两个或以上机构内任职;
        2. 不同官员的任期不同,众议员2年,总统4年,参议员6年;
      2. 联邦制:宪法规定并同时限定了美国政府的权力,即宪法未授予合众国同时未禁止各州的行驶的权力,由各州自行处置;
      3. 代价:由于权力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民众很难通过选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找不到单一的责任人进行问责;
    2. 长选票
      1. 优点:可以一次性对多种职位进行投票,减少民众前往投票点的次数;
      2. 缺点:由于各种职位的重要性不同,民众的注意力资源有限,结果导致只有少数重要职位被认真对待,多数不重要的地方职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3. 短选票
      1. 优点:每次只选举少数几个职位,因此多数职位得到了足够多的注意力;
      2. 缺点:民众每年需要多次前往投票站进行投票,最终导致投票率大幅降低;
    4. 任期固定、选举规律化
      1. 缺点:只有换届时,民众才有机会表达他们的观点;
      2. 优点:即使美国短期内出现政策不当,也不会因此而跨台;
    5. 选举政策
      1. 通过选举人团选举总统
        1. 选举人团制度的历史成因:在多人口和少人口的州之间实现平衡
          1. 选举人数量等于众议员数量加参议员数量
          2. 各州自行决定如何选出自己的选举人;
          3. 每个选举人投两票,其中一票必须给其他州的候选人(目的:避免出现地方主义)
          4. 候选人需要过半数才能当选;
            1. 如果没有过半数,则由众议院议员对票数最高的三名候选人进行投票;
            2. 此时每州只有一票;
            3. 票数最高者出任总统,第二名出任副总统;
        2. 现状:早期的创意发明,如今体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因此很多当时的限制条件,在今天都出现了变化;
          1. 总统和副总统的改革:
            1. 早期的选举人没有单独选副总统,导致经常出现候选人无法过半数;因此出现了改革,投票时,同时选举总统和副总统的人选;
            2. 如果没有过半数,则由众议院选出总统,参议院选出副总统;
          2. 胜者通吃的改革:
            1. 一旦有政党在个别优势州推行这种政策,则其他政党其他州将被迫跟进,不然将会吃亏;
            2. 州议会也发现如果给赢者通吃的奖励,则竞争者会对该州投入更多的资源和重视;一旦有个别州开始采用这种做法,其他州也不得不被迫跟进,不然就会吃亏;
      2. 通过地理位置划分的单一席位选区来选举众议员
        1. 历史成因:当年交通不发达,单一选区有利于议员更了解当地的民众,为民众争取更多的利益;
        2. 推进实施:一开始很多州并不配合,普及的过程是渐进的;直到1967年,通过签署国会新法案,除2个州外,全部使用了单一选区制度;选区的划分有效期为10年,以应对城市和人口流动的变化;推进动力来自于1965年授予黑人投票权的法案通过后,国会担心南方各州利用多席位选区来间接剥夺黑人的投票权;
        3. 现状:由于通信和交通手段的发达,种族的融合和多元化趋势,曾经的各种限制已经不复存在,
      3. 赢得选举不需要过半数,只需要相对多数;
        1. 相对多数:
          1. 优点:成本较低;
          2. 缺点:不够民主;
        2. 替代办法:
          1. 过半数:没有过半数时,需要进行决胜投票
            1. 优点:足够民主;
            2. 缺点:成本很高;
          2. 排序投票:
            1. 优点:结果质量高;
            2. 缺点:民众不熟悉这种新方式,需要一定的时间推广普及;
    6. 两党制
      1. 成因:当前制度框架下,演化的最终必然结果
      2. 原因:
        1. 总统职位是选举的最大和唯一奖赏,因此竞选人非胜即败,只能全力以赴,第二名什么也没有;这样会刺激竞选团队投入足够多的资源进行竞选,从而间接提高竞争门槛,压缩了小党的生存空间;
        2. 三权分立制度不允许出现联合政府和政治交易,因此投票前就需要达成同盟,获取足够多的选票以过半数,小党的同盟有限,从而导致小党很难生存;
        3. 单一席位选区和相对多数胜选的议会选举制度,也使得小党很难生存,因为投票给小党意味着风险,即如果对方没有当选,则有可能出现的第二名不符心中的期望;这样就会使得不那么优秀的大党的第三顺位人选获得青睐;
        4. 大党在执政期间会推行有利于巩固自身地位的政策落地,例如资金筹措体系和办法,进一步压制了小党的生存空间;
  2. 美国政党简史
    1. 早期美国政党
      1. 历史:开国元勋建国前都强烈反对党派;但建国后,为了推广自己的政策主张,抗衡对手的政策主张,例如重商还是重农的分歧,最后都反而成为了政党的创建者;
      2. 奠基事件
        1. 华盛顿在可连任的情况下,声明放弃第二次连任;
        2. 杰斐逊承认落败亚当斯,出任副总统;
        3. 杰斐逊与阿龙伯尔平手,触发众议院对前三名进行再次选举;
        4. 亚当斯未动用对众议院的影响力,确保众议院公平选举,并在落败后肯定杰斐逊当选,让渡交接权力;
      3. 在奠基事件中,由于存在分歧,因此政党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因此其合理性得到了承认;
    2. 现代政党的发展
      1. 政党反映出选民群体关于政策的意见分歧
        1. 建党初期,确实是为了代表不同群体去争取推进相关的政策;但随着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这种政党与群体的分歧关系,变得越来越模糊了;人们可能就 A 问题偏向民主党,就 B 问题偏向共和党,就 C 问题偏向第三党;
      2. 作为制度的美国政党
        1. 随着很多选举流程改为普选,为了让地方选举更有效的组织,政党向基层延伸变成了一种必然的行为;候选人通过政党的力量,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从而最终赢得更多的选票;
        2. 政党核心团队的动力早期的来自工作机会回报(即分肥制,以基层政府为主),后来则变成金钱回报(与商界人士交换利益,以州级政府为主),核心理念都是通过物质激励换取忠诚;
        3. 19世纪前,政党通过提名权获得成员的忠诚,但19世纪初始的一系列改革,使得政党核心团队的权力锐减并走向衰弱;由于政党是一个组织,组织会通改变自己获得生存的机会;因此,政党也逐渐找到它的新角色,即为候选人提供竞选服务(如募集资金),变成了一个服务性的机构;
        4. 前政党时期-》政党时期-》后政党时期-》非政党时期;
        5. 民众根据不同职位,给不同党派的候选人投票,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3. 美国政党的运作体系:外部政治体系的变动,导致了内部政党制度和运作体系也跟着变动
      1. 选民范围的扩大:分成了四个阶段
        1. 去除财产条件的限制
        2. 黑人获得投票权
        3. 女性获得投票权
        4. 投票年龄从21岁下降到18岁
      2. 选举涉及的职位:不断增加
        1. 原来:总统由选举人团选出;参议员和州长由州议会选出;许多地方官员直接任命;
        2. 现在:总统、州长、参议员都变成了普选;许多州的法官也是选举产生;直接任命的地方官员急剧减少,多数是选举产生;
      3. 竞选活动的技术手段
        1. 发展过程:面对面、邮件 -》 电视 -》 互联网;
  3. 政党组织的形式与功能
    1. 全国性政党组织
      1. 全国性政党主席
        1. 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在做什么;
      2. 全国性政党组织的工作人员
        1. 全国委员会的成员由各州政党组织选出;
        2. 工作内容:募集资金、制定策略、发明战术、开展调查、提供资金、准备竞选活动;
        3. 重要职责:监督竞选活动,推算胜败概率,整合资源,提供支持;
        4. 国会山委员会:职责为保住现有的国会席位,争取新的席位;
      3. 全国委员会工作人员在选举中扮演的角色
        1. 最重要的职责:招募强势有潜力的候选人;招募到位后,接下来职责转变成提供资源;
        2. 其他职责:形势分析、民意调查、制作广告、募集资金、判断选情、调配资源等;
    2. 州政党组织
      1. 州政党组织的复兴
        1. 50年前,它们多数是空壳;现在由于竞选协调活动的需求增多,导致州政党组织迎来了复兴;
        2. 工作内容基本同全国性政党组织;
      2. 各州法律的差异
        1. 根据各州法律不同,各州的政党组织扮演的角色和重要性不同,差别很大;
        2. 另外根据竞选的激烈程度也有一定关系;
    3. 地方性政党组织
      1. 由地方到国家,逐级选出上级委员会的成员;
      2. 早期:在镀金时代,其权力主要来自于对职位的控制,一般来说,地方领袖才是最有实力的人;全国性政党领袖主要负责协调地方领袖和州领袖,以达成一致;
      3. 现在:其权力则来自于对资金的控制;由于资金是在全国性层面进行募集,因此现在的权力体系反了过来,州和地方领袖依赖全国领袖;地方组织仍然很重要,因为他们承担了很多落地工作;
    4. 政党大会
      1. 名义上的最高决策机构,实际大会很少做出决定;大会的主要目的在于团结人心,鼓舞士气;
      2. 起草和发布党纲,表明本党在重大问题上的立场;一般来说,候选人会严格控制纲领写作,以避免自己的立场与纲领不同,导致受到束缚;
      3. 由于各州政党大会的不同,在那些政党拥有提名权的州,政党大会会用来对候选人进行表决提名;没有提名权的,则大会变成展示团结的工具;
  4. 共和党人、民主党人和其他党派
    1. 选民的政党归属
      1. 并非真正入党,政党也没有成员名单;
      2. 一般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倾向性;
    2. 政治团队的政党归属
      1. 某些有共同政治性倾向性的群体,例如新政同盟、西裔美国人等;他们一般会表现某种政党偏好,产生的原因在于某个政党的领袖所提出的政策;
    3. 政党同盟
      1. 根据种族、性别、宗教划分的群体,有不同的政党倾向性;
    4. 政党组织
      1. 工作人员都是自愿的积极分子,他们一般更关心地方政治,而不是各州或国家政治;
      2. 某个人在党内越积极,其采取极端立场的可能性就越大;
      3. 激励因素:政策偏好;但这会带来矛盾,越极端立场,越难获得中间派的支持;
      4. 后果
        1. 政党组织的选举流程中的影响力越大,则其采取妥协的可能性越小;
        2. 政党组织在某个区域的控制力越强,其提名资格越珍贵(因为会获得多数选民支持)
          1. 因此,越是没有竞争的地区,其官员通常偏向性更明显;
    5. 政府官员的政党归属
      1. 以前:十几年前,很难区别;原因:官员在不同的问题上,有不同的倾向性;
      2. 现在:最近十年,国会议员的团结分超过了85%;
    6. 无党派人士
      1. 官员中几乎没有无党派人士;
      2. 选民中的无党派人士往往最终决定选举结果;
      3. 越来越多的民众声称他们不支持任何政党,以保持独立为荣;
  5. 总统选举的提名与普选
    1. 提名流程
      1. 游戏规则:在政党全国大会上,得到过半数的票,即可成为候选人;
      2. 候选人通过全国大会的代表选出;
        1. 如何分配代表的名额?
          1. 不固定,每次都会变;总体上基于两个因素:每个州的选民数量,以及本党近年在该州的竞选成果;
        2. 如何选择代表?
          1. 方式一:以总统候选人为准的初选;
            1. 把所有候选人列在选票上,由民众投票选出一位候选人;根据选举结果,按比例分配代表名额,由候选人确定参加全国提名大会的代表;
            2. 民主党使用比例代表制分配代表名额;共和党在有些州使用比例代表制,有些州使用胜者独占制;
              1. 比例代表制;根据候选人获得选票比重,分配代表名额;
          2. 方式二:候选人推选大会;
            1. 即党员会议,他们在某个具体日期具体地点集中,讨论候选人优劣势,然后公开投票,选出参加县或州大会的代表,这些代表承诺支持某个候选人;
            2. 根据候选人获得的党员投票比例,选出同等比例的代表人员,去参加全国大会,以支持候选人;
    2. 竞选策略
      1. 初选的两种资金募集方式
        1. 由公共资金进行匹配
          1. 匹配条件:达到最低捐款额度;捐款来自个人,金额有上限;至少分布几个州;
          2. 有使用的限制条件;
        2. 私人自行募集资金;
          1. 优点:没有使用限制;
          2. 缺点:会被对手利用,引导选民怀疑其依靠金钱铺路,存在被收买的可能;
      2. 对于提名流程的批评
        1. 竞选策略中的各种变量,与胜任总统的能力之间没有关系;
    3. 总统大选
      1. 选举人团:正常为胜者独占,但偶尔会出现不守承诺的选举人;
      2. 替代选举人团的其他办法
        1. 决胜投票:投票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很高
        2. 暂时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新办法同时也有一些来自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力;
      3. 针对选举人团制度而采取的策略
        1. 在战场州投入资源,忽略优势州;
        2. 改变的话,会损害战场州的利益,遇到改革阻力;
      4. 总统竞选活动的资金募集
        1. 《联邦竞选法》规定了全面的公共资助体系,两个大党的额度约7500万美元;小党根据得到的选票比例匹配资金,条件是必须达到5%;同时也规定了资金使用上限;
        2. 2000年之前,存在隐性捐款;02年通过新法案进行了限制;做为补偿,提高了资金使用的上限;法案的结果是:原来的隐性资金消失了,但政党却募集到了更多的资金,完成了补偿,总额没变;貌似07年又通过了新的法案,确认原来02年的方案违宪;
        3. 结论:巨额资金影响竞选总是有办法;
        4. 目前的投票率只略微超过50%,有待提高;
  6. 其他重要职位的提名与选举
    1. 提名流程
      1. 谁可以投票
        1. 各州的法律不一样,有些封闭式,有些开放式;名义上封闭式占到80%;但由于多数州没有强制的党员登记,很多封闭式更像是形式,民众可以随时随意变更;
      2. 谁可以参选
        1. 各州的法律不一样,导致参选难度不同;难度越大的地区,组织的作用越明显,因为需要征集大量人员对申请书进行签名;完全没有门槛看似民主,但同时也提高了选民的选择难度;选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判断谁更加合格,但人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完全没有门槛也不一样是好事,有可能导致一些混水摸鱼;
      3. 政党组织在提名流程中的作用
        1. 不同州的政党的作用不同;有些州政党的提名资格很重要,有些州则禁止政党选择支持对象,这会导致政党陷入两难,如果他们招募候选人,法律却禁止支持,如果不招募,则有可能没有候选人选择该党;
      4. 竞争激烈程度
        1. 越基层竞争越低,事实上低到政党的主要职责是找到愿意参选的人,并确保竞选成功后,对方愿意就任;
        2. 过去30年中,除非重新划分选区的年份,每次换届选举失利的都少于5人;
        3. 谋求连任的众议员,70%没有遭遇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再次获得提名;
      5. 谁获得提名资格
        1. 绝大多数州,初选采用相对多数票,得票最多的获选人获胜;
        2. 参选门槛低的州,会出现候选人无法过半数的情况,此时就会导致需要进行决胜投票;
        3. 半数规则,可以确保候选人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缺点是投票成本高一些;毕竟要两轮;
      6. 从实用主义角度看提名流程
        1. 初选很少出现激烈竞争;要么自奋告勇,要么由政党领袖招募才参加竞选;
        2. 州长或参议员选举很少没有竞争者;众议员则有15%,州议会则有30%;
        3. 竞争不激烈的原因:
          1. 要打败在任者难度很大,与付出的代价相比,成功的可能性不高,导致放弃;
          2. 政党本身能够提供的支持资源也是有限的;
    2. 换届普选
      1. 州长选举和参议员选举
        1. 整体来说,在60%的州中,由于民众没有明显的政党偏向性,因为竞争比较激烈;在剩下的30%的州中,则竞争不激烈;
      2. 众议员选举和州议员选举
        1. 众议院的席位很少出现竞争;在过去30年中,凡是谋求连任的众议员,超过90%都取得了成功;
        2. 有潜力的候选人一般都是等到出现公开席位才参加竞选,而不是与谋求连任的议员竞争;
        3. 由于在任议员各方面的优势,包括过往经验、取悦选民、募集资金等,提高了竞争门槛;因此,虽然民主的机制外表完好,但民众行驶这些权利存在困难;
    3. 竞选活动质量
      1. 人的天性是缺少勤奋的进取心,因为多数民众不一定能够获取足够多的信息进行判断,更多是凭感觉;
      2. 为了避免树敌,候选人会尽量回避对争议性话题的实质性内容,采用“否定式竞选法”(即批评对方,而不是突显自己),转移注意力到竞争对手头疼的问题,从而降低了质量;
      3. 民众的消息来源主要为电视,但除了总统之外的选举,电视报道的并不多,导致民众消息渠道有限;
      4. 体系本身的原因,导致美国的竞选活动,整体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更多是立足于形象;这些原因包括:弱势政党、单一席位选区、三权分立、强大联邦等;民众可以了解候选人,但无法归咎,因为权力分散;政党可以有政策立场和规划,但候选人可以忽视,因为需要讨好的是选民;
  7. 不完美的民主
    1. 参与度
      1. 总统选举平均约55%;非总统选举平均约35-40%;全世界范围来说,美国在倒数的20%中;更糟糕的是,这投票的55%,受教育程度更高、收入更高、白人更多;
      2. 主要原因:相对多数票机制的国家,投票率最低;比例代表制最高;混合制则介于二者之间;相对多数票的机制,对投票率起到了压制的效果;
        1. 为什么?
        2. 什么是比例代表制?根据政党获得的选票数,按同等比例分配议会席位;
      3. 其他原因:
        1. 登记法(投票前需要先办理登记手续);
        2. 投票频率过多;
        3. 选举日定在工作日
        4. 投票是权利,而非义务;
    2. 总统提名与竞选流程
      1. 存在的问题
        1. 艾州和新州对于总统提名的主导作用(为什么会这样?资金是分批到位的,早期有优势的候选人,会产生滚雪球将就,在后期赢得更多支持)
        2. 候选人很早选出,但这个时候离大选还很远,选民还没有真正关注大选,候选人却已经出来了;这样会导致高适名度、高资金募集能力的人胜出,但这些因素跟优秀总统却没有关联;
        3. 候选人与治理国家之间的关联:候选人由民众选出,但民众却不真正懂得如何辨别候选人能力;而懂得辨别能力的同行,却没有发言权;
        4. 选举人团的制度已经不合时宜;
    3. 民主的成本
      1. 总统候选人的参选成本高达1亿美元;很多候选人因此退出;谋求连任的众议院在职者与竞争对手的支出比为16:1,竞争者的门槛很高;
      2. 基本问题
        1. 竞选少于汽车广告,哪个对民众生活更重要?
        2. 有没有更为民主的资金募集方式?
        3. 竞选资助者的信息需要公开,与个人避免公开曝光参加竞选的权利,哪项更加重要?
        4. 钱总是可以让人发声,如何规制政治言论,减少钱的影响?
    4. 缺乏竞争
      1. 整体来说竞争激烈,但局部来看,大多数选区缺乏竞争;
      2. 大多数候选人的质量并不高,则政党想招募的高质量候选人却拒绝参选;
    5. 竞选话语
      1. 否定竞选法;
      2. 媒体关于竞选活动的有限报道(原因:缺乏资源,也缺乏经济动力)
    6. 小结
      1. 狐狸看守鸡笼;很少有领袖能够放下自己的利益,站在国家的立场来思考如何走向完美;

美国政党与选举
https://ccw1078.github.io/2019/06/08/美国政党与选举/
作者
ccw
发布于
2019年6月8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