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

1.要素

声音:音高、力度和音色

问:什么是声音的本质?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被听见的?

答:声音源自物体的振动,这种机械的振动带动了媒介的振动,例如空气,然后传播到耳朵上,带动了鼓膜的振动,然后信号被传输到大脑,大脑对其作出了解释

音高:声音的高低

音高:是指听到的声音的振动频率;声音的高低是由其振动速度造成的,振动得越快,例如按每秒钟内的振动次数来测量;振动频率越快,音高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在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下,物体越小,振动越快;物体越大,振动越慢;例如大提琴的弦比小提琴长,所以它的振动频率低,而小提琴则高;

一个有固定音高的声音,称为乐音,它有固定的振动频率,例如每秒440个周期;乐音的振动存在固定规律,然后规律后的传递到我们的耳朵中,被我们识别;噪音则没有一定的音高,因为它们是由不规则的振动造成的

任何两个乐音间的距离,称为音程(interval);当两个乐音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八度(octave) 时,这两个乐音听起来会十分相似;高一个八度的乐音的振动频率是当前乐音的两倍,低一个八度则为一半,例如当前是440,则高八度是880,低八度是220;钢琴上每两个相邻的键弹奏出来的乐音为一个度;

音阶:scale,例如 do re mi fa sol na ti do,它们刚好完成一个循环,其中前七个音组成一个八度,对应钢琴上一个八度内的7个白键;后来,又加入了5个音,对应钢琴上的5个黑键,组成了十二个音;这十二个音会在更高或更低的八度中被复制。以上是西方音乐的分法,在非西方音乐中,一个八度可能包含的乐音数量不同;

一个物体(人或乐器)能够发出的最高和高低音之间的距离,称为音域;钢琴的音域可以达到7个八度;普通人的声音约为1个半的八度;专业歌手可以达到2个八度,少数高手可以达到3个八度;

大部分的音乐是由绝对音高组成的,但也有少部分没有绝对音高的声音,例如低音鼓、铜拨、锣、牛铃、木鱼等;它们或低或高的声音形成的对比,也会带来特殊的效果;

力度

力度:dynamics,声音响亮或柔和的程度;力度跟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力度越大;

  • 力度也叫响度或者音量;
  • 随着距离的增加,声音的传播会出现衰减现象,因此离得越远,感受到的力度越小;(疑问:距离的增加是否会改变频率,即音高?按理说好像应该不会);
  • 如果同时演奏的乐器越多,或者使用扩音器,就会使得音量得到加强;
  • 高频率高振幅的声音,会让人感觉非常的刺耳;

音量的逐渐增加,尤其是伴随着音高增加的时候,会给人紧张激动的感觉;反之,则给人以平静松驰的感觉;

可以想象为打拳,打出的幅度越大,频率越快,则越痛;打的越慢,幅度越小则越柔和;

当某个音的力度高于周围的音时,那个音就得到加强,变成重音(accent);记谱时,作曲家用来表示强弱的相关术语

  • pp:pianissimo,极弱
  • p:piano,弱
  • mp:mezzo piano,中弱
  • mf:mezzo forte,中强
  • f:forte,强
  • ff:fortissimo,极强
  • decrecendo,渐弱
  • crecendo,渐强

音色

物体本身发出的声音的特性,即音质区别;即使它们使用相同的音高和力度,我们也能够辨别出是两种不同的乐器在演奏;音色的形容词:明亮、暗淡、灿烂、圆润、饱满等;

音色的改变会带来对比和变化;同样的旋律由不同的乐器演奏,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新的音色也可以用来强调新的旋律;相同的音色再次出现,也会带来某种延续性;

音色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不同的乐器之间有无数种组合,再加上电子合成器的出现,更是极大的丰富了音色的创造和选择;

表演的媒介:人声和乐器

人声

男性的声带由于比女性更长和更厚一些,使得男性的声带的振动频率要较低一些,所以听起来更偏向低音;17世纪晚期以前,以声乐为主;之后器乐开始多了起来;

乐器

定义:除了人声以外,其他任何可以发生的的装置;

西方乐器通常分为:

  • 弦乐器:吉他、小提琴等
  • 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等
  •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等
  • 打击乐器:鼓、钹等;
  • 键盘乐器:钢琴、管风琴等;
  • 电子乐器:电子合成器等;

每种乐器通常有多种不同的规格,以产生不一样的音域,例如萨克斯就分为最高音、中音、次中音、上低音、低音等五种;多数乐器可覆盖3-4个八度,有些甚至可以达到6-7个;同时它们还可以比人声更快的发出声音;

弦乐器

交响乐团中一般用到四个,分别是小提琴 violin、中提琴 viola、大提琴 cello、低音大提琴 bass;弦乐器能够覆盖的音域最广,同时还能生产丰富的音色,所以其变化性和表现范围最大;

发声原理:将琴弦系于两端,通过琴桥使得琴弦与琴身分离;琴弦振动的时候,通过琴桥传递振动到中空的琴身放大音量并传导音色;琴弦的粗细和松紧度决定了音高;越细越紧的弦,声音就越高;运弓的速度和力度可以控制音色和力度;按弦则会改变弦的长度,从而控制音高;

几种演奏技巧:

  • 拨奏:用手指拨琴弦,而非拉琴弓;
  • 双音:同时接触到多根琴弦,同时发出多个音;
  • 揉弦:按弦时摇动手指,让音高产生细微的变化,发出持续颤抖且富有感情的声音;
  • 弱音器:夹在琴桥上,用来发出朦胧低沉的声音;
  • 颤音:快速运弓重复同一个音
  • 泛音:轻触弦上的某些点,用来发出极高的音;
木管乐器

传统上由木头制造,不过现在有些已经改为金属制造;一般有: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低音管、萨克斯等;

发声原理:管是中空的,里面有空气柱,通过振动空气柱发声;另外通过管身小孔的闭合空气柱的长度,实现不同的音高;管乐器一次只能发一个音,不像弦乐器一次可以发多个音;

长短笛通过吹气带来振动;单簧管通过一个簧片的振动来带动空气振动,双簧管通过两个簧片的振动来带动空气振动;

铜管乐器

从高音域到低音域排列:小号、圆号、长号、低音号;

发声原理:吹气带动嘴唇振动发声,然后通过长管放大音量和丰富音色;通过改变管中的空气长度来实现不同的音高;另外还可以在喇叭号加塞弱音器来实现不同的音色;

铜管的特色是大声,常被使用在高潮部分;

打击乐器

有绝对音高系列:定音鼓、钟琴、木琴、钢片琴、管钟;(用来发乐音)

无绝对音高系列:小鼓、大鼓、铃鼓、三角铁、钹、锣;(用来发噪音)

发声原理:通过让媒介如张紧的皮膜、盘片或板片发生振动产生声音;定音鼓可以调节螺丝使得放松或拉紧鼓面来调整音高;

打击乐器在交响乐中用得比较少,但在爵士乐、摇滚乐中则用得很多,常用来强调和高潮;

键盘乐器

常见的有:钢琴、大键琴、手风琴、管风琴等;

钢琴发声原理:通过按动琴键带动敲击琴弦发声;松开琴键后,会有制音器降在琴弦上阻止其振动,使得发声停止;琴键按得越用力,声音就越大;

  • 制音踏板:让琴键松开后,声音继续延续,不被制音器停止;
  • 弱音踏板:使音色变得暗沉;
  • 延音踏板:使某些特定的音而非所有的音延续(此踏板并非所有的钢琴都有)
  • 大键琴:通过按键带动拨子拨动琴弦发声;
  • 管风琴:通过按键选择不同的声管组合,以及控制管中的空气振动;
  • 手风琴:以风箱产生气压来发声;
电子乐器

电子合成器:一组可以用来产生、调整和控制声音的电子组件系统,包括效果器、合成器、采样器等;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乐器数字化接口;这项技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使得演奏设备和发声设备得以分离;因此可以使用不同的设备,来产生原本只有一种乐器才能发出的声音;

节奏

基本条件:重复且规律的紧张和放松,期待和满足;

拍点

一种规律且重复的脉动,它把音乐分成时间上相等的单元;拍点可以用时间线上的标记来表示;

拍点可以很快,比如每1/4 秒出现一次,也可以很慢,比如1.5秒出现一次;有时拍点很强烈,可以很容易感受到,例如进行曲或者摇滚乐;有时则非常暧昧不明,暗示一种无目的的表达或游离感;

拍点是曲子的基本骨架,作曲家需要按照这个骨架来安排不同时值的音;拍点也是最基本的时间单位,一首曲子里面所有的音都是以这个基本单位来测量它们的时值;一个音的音长可以是部分拍长,也可以刚好一个拍长,也可以多个拍长;

节奏的定义:不同的音长组合即是节奏,也即一首曲子里音符时值的特定组合;

节拍

拍点的强弱组合的规律重复出现即为节拍;

小节:某个固定数目的拍点组成的单位

强拍:一个小节里面的第一个拍点(这个拍点是一个强拍,即被强调的拍点)

这么说,每个小节都是以强拍开始的;

节拍的类型

  • 二拍子:小节里面有2拍;
  • 三拍子
  • 四拍子
  • 五拍子
  • 六拍子
  • 七拍子

1.

重音和切分音

重音:强调一个音,方法可以通过:

  • 加大力度(让它更大声)
  • 加长音的时值
  • 增加音的高度等;

切分音:让个别的重音在出乎意料的位置上出现的效果;

  • 当重音出现在非拍点的音符上的时候,即两个拍点之间,就产生了切分音
  • 当弱拍被强调时,也称为切分音;切分音可以制造节奏的张力,它也是爵士乐的一种特征;
  • 从感觉上来说,貌似会制造出惊喜或者意外的效果;带来一种洒脱随意随性的感觉;

速度

拍子的速度,是音乐的基本步调;速度快的曲子,常令人充满活力,有冲劲和刺激的感觉;速度慢的曲子,则给人予严肃、抒情、平静的感觉;

速度的标记术语

  • largo,最缓板,非常缓慢宽阔
  • grave,极缓板,非常缓慢严肃
  • adagio,慢板
  • andante,行板,稍慢的,行走般的速度
  • moderato,中板
  • allegretto,稍快板
  • allegro,快板
  • vivace,极快板,快而活泼的
  • presto,急板
  • prestissimo,最急板,尽可能的快;
  • accelerando,渐渐加快;
  • ritardando,逐渐变慢;

作曲家可以通过节拍器(click)标记想要的速度;但不同的演奏家会有不同的诠释;

节拍器的基准为一分钟内拍点的数量;

记谱法

定义:一种记录音乐的系统,用来表示特定的音高和节奏;

记录音高

五线谱:五条横线组成,音符画在五条线上或者两条线之间;音符的位置越高,表示音高也越高;如果一个音符高于或低于五线,则可以在五线之上或者之下再加短横线,然后再把音符相应的画到上面;

一个八度的十二个音中,有七个音用字母 CDEFGAB 来表示(注意:do 对应 C),对应钢琴中的白键;另外五个音对应黑色键,它们可用前面7个字母中的一个加上升降符号来表示,例如 C 和 D 之间的音可用升 C 或者降 D 来表示

  • 升号:sharp sign,#
  • 降号:flat sign,b
  • 还原记号:表示之前的升降记号被取消并还原;
  • 谱号:clef,位于五线谱的开头,用来表示每个两根线之间的音高;最常见的两个谱号为:
    • 高音谱号 treble clef,用来记录较高音域的音符
    • 低音谱号 bass clef,用来记录相对较低音域的音符;
    • 另外还有中音谱号和次中音谱号;

键盘乐器由于音域很广,因此使用大谱表(grand staff)来记谱;

大谱表:即将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合并在一起;

记录节奏

五线谱并不记录每个音的绝对长度,而是记录它的相对长度,即音符之间的相对长度,因此通过改变时值的基本单位,可以改变所有音符的长度;

每个音的长度由它的形状决定:实心、空心、有无符干 stem、有无符尾 flags;

一个全音符的时值等于2个二分音符、4个四分音符,8个八分、16个十六分;

  • 全音符的符号是个空心圆圈;
  • 二分音符是一个空心圆圈+符干;
  • 四分音符是一个实心圆圈+符干;
  • 八分音符是一个实心圆圈+符干+符尾,即在四分音符的基础上加一个符尾
  • 十六分音符是一个实心圆圈+符干+2条符尾,即在八分音符的基础上多加一条符尾;

一连串的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可以用一长横线把符尾连起来,形成有水平线的横线符尾。

延长音长

通过在音符旁边增加一个附点,可表示其时值增加原音长的一半,即增加 0.5 倍,例如一个四分音符原等于2个八分音符,加上附点后,就等于3个八分音符了;

通常在一个附点音符的后面会跟一个时值较短的音,这种长短结合的节奏称为附点节奏;由于这种节奏会强调拍点,常用于进行曲中;

连结线:用来表示两个相同的连续的音符相连,这样演奏者不需要弹两次同一个音,而只需弹一次,但延长它的时值即可;

缩短音长

使用三连音:一组三个同样时值的音,以一条弧线和数字3来记录;表示这组三个音只持续两个音长单位即可;

记录无声安静

休止符 rest:用来表示休止的时值,有5种,分别为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十六分休止符;

记录拍子

拍记:time signature 或 meter signature,用来表示一首曲子的节拍;它出现在曲谱表的开头(或者曲子中间拍子有改变的地方)

拍记由上下两个数字组成,上面的数字表示一个小节中有几拍,下面数字表示组成一个拍点的音符种类(2表示二分音符为一拍,4表示四分音符为一拍)

最常见的四拍子为 4/4,最常见的三拍子为 3/4

总谱

当不同的乐器一起演奏时,总谱记录了所有演出乐器或声乐谱表的内容;交响乐通常包含超过十五种的谱表;

旋律

旋律很容易被感受到,但却不好给它下定义;它是由一系列单个音符组成的可辨识的整体;一段旋律包括开始、行进和结束;音高的起伏变化可以表现出紧张与放松、期待与达到;这即是旋律线;

音程

音程指两个音的音高之间的距离;

一段旋律用较小的音程行进称为阶进,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前进;而以较大的音程行进则称为跳进;

相邻的两个音所组成的音程即是阶进,超过相邻音的即是跳进(两个或两个以上台阶的前进,像在跳台阶一样的前进);

当一种旋律在较高和较低的音上进行重复,称为模进;

音域

一段旋律的音域指它的最高音和最低音之间的距离;通常一段旋律的最高音也是高潮;

音符的时值和音高是构成旋律的重要因素,而长短音的特定秩序也是重要因素;另外音符的演奏方式也是旋律的一部分,例如圆滑连续的演奏(连奏)和短促分离的演奏(断奏)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乐句

许多旋律由简短的乐句组成,当乐句有相似的音高和节奏时,其共同点会使旋律有一致性,反之,则使旋律富于变化;乐句常常成对的出现;

  • 小写英文字母通常用来表示较短的乐句和较短的段落;大写字母则用来表示较长的段落;

  • 如果两个乐句有明显的不同,使用两个不同的字母来表示,例如 a b;如果相同重复,则使用相同的字母来表示,例如 a a;如果重复但略有变化,则用 a a’ 表示;

终止

在乐句尾端的停顿处,称为终止;当停顿的感觉不明显,给人还有后续的感觉,称为不完全终止;如果给人完满终结的感觉,则为完全终止;

主题

较大格局的乐曲经常以一段旋律开端,然后随着乐曲的进展,这段旋律以不同的变化反复出现;这种旋律称为乐曲的主题;

和声

和弦

三个或三个以上同时被奏出的声音的组合;即一组同时发出的声音;旋律则是指一系列先后有致的单音;

和声

指和弦的组成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排列方式;一段旋律可以搭配不同的和声,从而达到更加丰富的表现效果;

和谐与不和谐

当和弦中多个音之间的组合稳定平和时,即是和谐和弦;但它们的组合给人以不稳定感时,即是不和谐的和弦;

不和谐的和弦组合会带来张力,让人期待接下来会达到稳定的组合;当和谐的和弦延迟出现,或者出现在出人意料的地方,则整个乐曲的进行过程就会带来悬疑、紧张、戏剧性的效果;

不和谐的和弦正因为其不稳定,让人不能平静和满足,所以常用来表达痛苦、悲伤和冲突;

三和弦

由三个音组成的和弦即为三和弦;它们在谱表上会被竖向排列在一起,表示它们必须同时被奏出;

在音阶中,只要选出间隔的三个音即可组成一个三和弦;例如第一音 do,第三音 mi,第五音 sol;位于最下面的音称为根音,依次往上为三音和五音(前者相距三度,后者相距五度)

以音阶中的第一个音为根音的三和弦,称为主和弦(因为第一个音也叫主音);它是一首曲子中最重要、最稳定和最有决定性的和弦;传统上一首乐曲以主和弦开始,也以主和弦结束;

以第五音开始的三和弦,称为属和弦;它的特点是让人有一种好像要被主和弦吸引过去的倾向;因此,它建立起来的张力可以被主和弦解决;当从属和弦变化进行到主和弦时,就会让人有一种结束了的满足感,所以这种变化也叫终止式和弦

分解和弦(琶音)

当和弦里面的音被单独演奏时,即称为分解和弦(或叫琶音)

调式

主音:tonic 或 keynote,绝大多数熟悉的旋律都是围绕在一个主要的音上,其他的音都以这个主要的音为归向获得稳定,旋律通常也结束在这个音上;八度中的十二个音都可以是主音;

调式定义:一首乐曲中,主音、音阶和主和弦的表达,以及其他音与这些要素的关系;

大调音阶 major scale

即我们熟悉的 do re mi…. 结构,由半音和全音两种不同的音程所组成的特定结构;结构为:全 全 半 全 全 全 半;

半音是传统西方音乐里最小的音程;全音的距离是半音的两倍;

八度中的十二个音的任何一个音都可以作为起始音,根据 do-re-mi 的音程结构形成一个大调音阶;总共可以有十二种大调音阶;

C 起始的大调音阶只会用到钢琴上面的白键;其他音起始的大调音阶会用到一个或多个的黑键,但它们的全音和半音结构都跟 C 大调一样,所以听起来感觉也一样,只是音高不同;

小调音阶 minor scale

结构为;全 半 全 全 半 全 全;建立在小调音阶上的音乐通常较为严肃而哀伤;

小调音阶的主和弦为小三和弦,其他音色也比大三和弦要显得暗淡;

小调音阶也可以从十二音中的任何一个作为起始音,因此也同样有十二种小调音阶;

调号

当一首曲子以大调音阶为主时,称为大调 major key;反之,如果以小调音阶为主,则称为小调 minor key;

每一个大小调都有固定数目的升记号或降记号来表示,自零到7个不等;这些固定的升降记号称为调号,它们在记谱的时候,会标记在谱号后面;

半音阶 chromatic scale

八度里面的十二个音加起来,会组成全部由半音组成的音阶,叫做半音阶;每个键之间的距离都是半音;

转调

在同一首乐曲中,从一个调式转换到另外一个调式,称为转调;短乐曲一般只有一个调式,大型的作品则可能有多个调式,以增加变化和对比;转调有时并不明显,不容易察觉,但它会增加聆听的趣味;

主调

传统的西方乐曲中,一般以主调开始,以主调结束;转调只作为中间的插曲;但到了20世纪后,上述传统开始被尝试打破;

音乐织体

定义:一段音乐在一段时间里同时表现出多少个不同层次的声音、声音是由旋律还是和弦构成、声音层次之间的关系;

  • 织体的描述语:透明、密集、稀疏、浓厚、沉重、轻快等;
  • 织体的变化可以产生对比性和戏剧性;

单声部织体 monophonic

定义:仅有一条无伴奏旋律线构成的音乐织体;

复调织体 polyphonic

有时也叫对位织体 counter-point,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同等重要性的旋律被同时演奏;

在复调织体中,各声部同时出现并相互竞争,增加了音乐的维度;每条旋律性互相增色,丰富了整体的结构;

对位法:将数个旋律组织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的技巧;

复调织体中有时也使用模仿的手法:一个声部呈现某一乐思,另一个声部紧接着重复这个乐思,例如轮唱曲;

主调织体 homophonic

定义:只有一个主旋律,并使用和弦进行伴奏;主调织体的伴奏种类繁多,重要性也各不相同;整体来说和声处于辅助的地位,支撑和丰富主旋律;

改变织体

通过在作品中改变织体,产生变化和对比的效果;

乐曲形式

音乐的形式是指各种音乐要素在时间上的组织方式;在一首乐曲中,要素包括音色、音高、力度、节奏、旋律、织体等,它们相互作用而产生音乐的轮廓与结构;

建立乐曲形式的技巧

  • 反复:反复会让我们在听觉上感到愉悦,原因在于我们的大脑发现自己识别了一些曾经出现过的内容;所以反复并不会导致重复,而是带来平衡和对称的感觉;
  • 对比:对比可以制造冲突、改变情绪,从而带来推动力,效果就像戏剧里面的冲突一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想要寻找结果和答案;对立的点可以包括:强与弱、快与慢、大调与小调、弦乐与管乐等;
  • 变奏:一般是保留前面的一部分,改变一部分;例如保留旋律但改变伴奏,或者保留音高但改变节奏等;

乐曲形式的种类

  • 三段式曲式 A B A:此处特别像戏剧里面的三幕剧的做法,A 交代背景(陈述),B 带来冲突(对比或偏离), A 解决冲突(回归);每一个大段里面,又可以有自己的小三幕;
  • 两段式曲式 A B:A 陈述,B 对立陈述;如果其中使用了反复,则可能为 AAB, ABB, AABB;B 乐段通常结束在主调上,使曲子有结束的感觉;

聆听乐曲形式

由于音乐的律动性是连续的,所以有时候不好断定每首乐曲的形式,但通过仔细反复的聆听,仍然可以辩论出作曲者的某种组织方式;有时候乐曲也会有与众不同的组织方法,并非一成不变的;

音乐风格

西方艺术音乐的历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 中世纪时期:450-1450
  • 文艺复兴时期: 1450-1600
  • 巴洛克时期: 1600-1750
  • 古典时期: 1750-1820
  • 浪漫时期: 1820-1900
  • 20世纪1900到1945年间;
  • 1945年至现在

2.中世纪与复兴时期

中世纪的音乐

教会占据统治地位,故目前保存下来的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虽然当时已经有很多乐器,但由于这些乐器来自异教,所以为大多数教会所排斥,故当时的音乐以声乐为主;

格里高利圣歌

一般用来辅助某些宗教仪式,营造气氛,多数以无伴奏的单声部织体为主;用来传达一种宁静、超脱的感觉;代表着教会的声音,而非个人的声音;

格里高利这个名字来源于教皇格里高利一世;

教会调式

格里高利圣歌给人予超脱尘俗感觉的原因在于其使用的调式,与常见的大小调不同,而是一种特殊的教会调式;这种调式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是当时主要使用的音阶,也同时被用于世俗音乐中;

中世纪世俗音乐

大量中世纪世俗音乐是由当时少数的贵族创作的(骑士),他们被称为南方吟游诗人和北方吟游诗人;但其实大部分非贵族的吟游诗人通常并不创作,而是演唱其他人的作品;

多声部音乐的发展

奥尔加农:由格里高利圣歌加一条或多条旋律线构成的中世纪音乐;

巴黎圣母院乐派:有量节奏

使用有量节奏,即有确定的时值和明确定义的节拍;在西方音乐史上,第一次在谱表中像记录音高一样精确的记录节奏;

十四世纪音乐:法国的“新艺术

出现了新的记谱方法,使得每个作曲家几乎可以记录任何的节奏;早期较少使用切分音变成一种重要的节奏型态;

马修

已知的第一个作为知名作曲家对常规弥撒曲进行多声部处理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背景

印刷术的发明拓宽了音乐的传播;作曲家与演奏家的数量大大增加;教堂仍是音乐的重要赞助者,但音乐活动开始逐渐转移到宫廷;王公贵族争相争夺最优秀的作曲家;此时期的音乐家的社会地位比以前高很多,也获得更高的报酬;此时期有很多作曲家来自弗兰德斯地区(今天的荷兰和比利时的部分地区)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色

歌词与音乐

声乐仍然比器乐更重要;此时期的作曲家通过创作音乐来强化歌词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作曲家经常使用字词描绘方法,即采用音乐来呈现特殊的诗词意象;

织体

以多声部为主;首次采用低音域,音域扩展到四个八度以上;使得和声更加丰富;此时期音乐让人感觉柔和放松;作曲家偏爱和谐的和弦;此时期的合唱无器乐伴奏,因此被称为无伴唱合唱的黄金期;

节奏与旋律

节奏呈现温和的流动,而非清晰明确的节拍;每一条旋律线在各自的节奏上有很大的独立性;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音乐

两种主要的类型:

  • 经文歌:配有宗教拉丁歌词的的多声部合唱作用;
  • 弥撒曲:包含五个部分的多声部圣歌,这五个部分分别是: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颂;

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音乐

声乐

背景:印刷术推动歌曲集得到传播,音乐是一种重要的休闲活动;此时期的世俗音乐一般是写给独唱组合或者以一种或多种乐器伴奏的独唱组合;世俗音乐比宗教音乐包含更多的情感变化;

牧歌:此时期的一种重要类型,一首短诗配以几个独唱声部的乐曲,通常与爱情有关;

器乐

此时期的器乐开始变得重要,到16世纪末期,开始出现为乐器而创作的音乐;大部分器乐曲是为舞蹈而作;当时还不存在标准化的管乐团,演奏时手边有什么乐器就用什么;

3.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音乐(1600-1750)

巴洛克风格:在空间中充满了动态与活力,例如画布、石头或声音;这时期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们喜欢营造幻觉,像是在做舞台布景一样,创建各种对比效果;

巴洛克音乐时期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

此阶段最富有革命性,因为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和谐性转向激情与戏剧性;此时期以主调织体为主;当时作曲家觉得一条主旋律性+和弦式的伴奏,能够让歌词表达得更加清晰;为了表达歌词中极度的情绪状态,此时期更自由的使用不和谐音,开始重视不稳定和弦;更多的使用对比手法;

中期

新音乐风格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各地,中世纪教会调式开始被大小调式所替代;此时期器乐获得重视,许多作品为特定的乐器所编写;

晚期

此时期器乐与声乐开始获得同等地位;并开始转向强调复调织体;

巴洛克音乐的特色

情绪的一致性:一首乐曲仅表达一种情绪;唯一的例外是声乐,当歌词的情绪发生变化,乐曲的情绪也会引起相应的变化;但即使如此,不同情绪之间的分界仍然是分明,不会重叠;

节奏:同一节奏模式贯穿始终;此时期比以前时期更强调节拍;

旋律:给人以连贯一致感觉;同一旋律在乐曲中反复出现;

力度:力度也保持一致性;很少渐变,更多是阶梯式力度变化;

织体:以复调为主;不同作曲家对织体有不同的偏好;有些是持续性的复调,有些则是主调和复调交叉使用,以产生对比效果;

和弦与伴奏低音:和弦在此时期变得非常重要;这种重视使得低声部显得突出,低声部是和声的基础;此时期最大的特色即是低音连奏(或通奏低音);通奏低音由低音部和它上面的数字所组成;其中的数字仅表示一些基本和弦,非确切要演奏的和弦,演奏者可以自由即兴创建旋律

这种速记方法与现代的爵士钢琴演奏者的记谱法很相似;

歌词与音乐:同文艺复兴时期相同,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也使用音乐来表达特定的文字涵义,即字词描述法;

巴洛克乐团

管弦乐团逐渐形成与小提琴家族为基础的表演乐队;与现在乐团的规模相比仍较小;

乐队的核心是通奏低音部和高音弦乐部为主,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的使用则经常变化;

此时期的小号没有活塞,但能吹奏高音区快速复杂的旋律;由于不容易吹,且传统上与皇室有联系,小号演奏者因此是乐团中的贵族,礼遇比较高;

此时期音色的重要性远在旋律、节奏、和声之下;

乐曲形式

许多此时期的乐曲,包含有若干曲子或乐章;每个乐章是一首独立完整的曲子,做为一个大的作品的组成部分;每个乐章都有自己的主题,却主题可能会不同,以形成对比;

音乐在巴洛克时期的社会地位

音乐主要在宫廷、教堂和歌剧院中演奏,因此这三个地方也是作曲家的经济收入来源;音乐是宫廷中的主要消遣方式,但对于平民,除了在教堂外,则很少有机会听到音乐演奏;

大协奏曲与反复曲式

大协奏曲:一小组独奏者和合奏者竞争表演;通常独奏者2-4人,合奏者8-20人;合奏部分主要有弦乐器以及一部作为通奏低音的大键琴;大协奏曲表现出独奏和合奏之间的织体对比;

一首大协作曲通常包含几个乐章,这些乐章在速度和特色上形成对比,最常见的为三个乐章:快板、慢板、快板;

大协作曲的第一乐章和最后乐章,通常以反复曲式出现,即合奏和独奏乐段交互演奏;与合奏乐段相比,独奏乐段通常引入新旋律,或者将合奏乐段的一段短小旋律加以扩展

赋格曲

定义:以一个主要的主题为基础而形成的复调织体形式;乐曲最开始的部分,主题会单独出现,无任何伴奏;

了解赋格曲的最好办法,就是自始自终在音乐织体中,寻找主题;在许多赋格曲中,一个声部的主题总是有另外一个声部的不同旋律线自始至终的伴随,这条旋律线称为对主题;对主题总是伴随主题而出现,有时在上方,有时在下方;在两段主题之间,通常会称为插曲的过渡性段落;

主题的几种变化形式:倒影、逆行、增值、减值;

歌剧的要素

歌剧:带有管弦乐队伴唱的戏剧;在歌剧中,任务与情节通过歌唱来展示,而不是通过台词;音乐的流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歌剧中,音乐即戏剧;歌剧的创作需要剧作家和作曲家合作完成;前者负责剧本和歌词,后者负责作曲配乐;

咏叹调:管弦乐队伴奏下的独唱歌曲;

吟诵调:模仿说话的节奏和音高变化的歌唱方式;常用来引入一段咏叹调;

重唱曲: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演唱者的歌曲;多重唱的形式只能通过音乐实现,在语言表演的戏剧中无法做到;

合唱:在歌剧中可以起到营造气氛和烘托表演的作用,常做为独唱者的背景音乐;

大多数歌剧以一首纯管弦乐作品的序曲或前奏曲开头;用来给整部歌剧作简短的介绍;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

歌剧诞生于意大利;早期服务于宫廷庆典,后来在威尼斯开始出现为公众开放的歌剧院;歌剧促使产生了很多伟大的歌唱家,其中有一部分是阉人歌手,他们可兼具男性的肺活量和女性的音高;

在巴洛克晚期,歌剧主要由大量以吟诵调连接的咏叹调组成;同时舞台布量本身已经成为一门艺术;

克劳迪.蒙特威尔第

巴洛克早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所有的音乐都是为了声乐而作,基本上都是由通奏低音和其他乐器伴奏;他认为音乐中要表达更激烈的情感,因为比前人更自由的使用不和谐音,并引入了新的管弦乐效果,例如拨奏和颤音等;他是音乐史上第一位歌剧大师;

亨利.普赛尔

17世纪末英国的伟大作曲家;他唯一的歌剧被公认为以英文创作的最优秀歌剧;他的作品种类很多,包括教会音乐、世俗合唱音乐、小型器乐、歌曲以及舞台音乐等;他的杰出之处在于其他驾驭了英语和音乐之间的融合性,创造出了一种似乎源于英语的富有旋律性的吟诵调;

固定低音:在低音部有一条不断重复的旋律线,这种方式为音乐赋予了统一性,而其上自由流动的旋律则产生变化性;

巴洛克奏鸣曲

器乐在巴洛克时期得到快速发展和重视,开始盛行奏鸣曲;奏鸣曲通常由1到8种乐器演奏,由几个乐章组成;最常见的奏鸣曲是三重奏,有三条旋律线,两个高音,一条低音;

低音部分虽然只有一条旋律线,但通常有两个乐器,所以三重奏实际上有四位演奏者;

安东尼.维瓦尔第

巴洛克晚期的杰出人物,较广为人知的是其450首左右的大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他的快板乐章以活泼的节奏表现优美主题著称,慢板乐章则充满柔和抒情的曲调;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巴洛克音乐的高峰;创作了除了歌剧外的所有巴洛克的作品;其独特之处在于将复调音乐织体与和声结合起来;

巴洛克组曲

早期器乐经常与舞蹈关系密切,有很多器乐是为宫廷舞会而创作的;到了巴洛克时期及以后,音乐则更侧重于欣赏,而不仅是舞蹈;

组曲:由一系列基于舞蹈的乐章组成;组曲的乐章通常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个乐段各自重复,即为 A A B B 的调式;

圣歌与教会康塔塔

圣歌:即赞美诗,以某种语言演唱的宗教经文;

康塔塔:cantata,原本的含义是指供演唱的曲子,以别于供演奏的奏鸣曲(sonata);常用于诵读经文进行布道的场合;由于它也使用吟诵调和咏叹调,因此跟歌剧很相似,这也是巴洛克时期的主要特征,将宗教与世俗的元素进行结合

清唱剧

清唱剧是为合唱团、声乐独唱,以及管弦乐团而创作的大型作品;比康塔塔长,且有更丰富的故事脉络;清唱剧与歌剧的区别在于它没有表演、布景和服装;

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

以创作清唱剧和歌剧著名;他的作品中呈现的戏剧感,很少有人能够与之匹敌;

4.古典时期

古典风格 1750-1820

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特色

情绪对比:情绪的丰富变化和对比获得了全新的强调;

节奏:增加了很多变化,而不是像巴洛克时期只有少数的节奏模式;

织体:以主调音乐为主,但同样应用灵活;

旋律:悦耳动听,容易记忆;即使一首复杂的作品中,也可能有民谣或通俗的感觉;旋律听起来较为平衡和对称,巴洛克旋律则较不对称,精巧复杂,不容易演唱;

力度与钢琴:渐进力度广泛使用,以便能够表达细微的情感;也因此导致了钢琴逐步取代了大键琴;

通奏低音:逐渐淘汰;因为越来越多的作品是写给业余爱好者,而演奏通奏低音对他们来说太难;

古典时期的管弦乐团

开始出现包含四个部分的标准组合,即弦乐、木管、铜管和敲击,不再像巴洛克时期那么随意;对每种乐器的音色灵活搭配处理,创造出更多的音色变化,不再像巴洛克时期将不同乐器按相同方式处理;

古典曲式

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它们在速度及特征上形成对比,包括:快板、慢板、舞曲、快板;乐章中往往包含生动的主题对比,不像巴洛克一乐章只有一个主题;

古典时期的作曲家、赞助者和群众

这个时期大量的中产阶段兴起,他们带来了更大的市场需求,也因此逐渐便得作曲家获得了经济上的自由,不再束缚于贵族或宫廷提供的职务;作曲家也开始重视中产阶段的品味,开始创作易于业余爱好者演奏与理解的作品;作品开始逐渐脱离宫廷气,越来越富有活力和乡村的气息;

奏鸣曲式

奏鸣曲式与奏鸣曲不同,后者是由数个乐章组成的完整作品,而前者只是由一个乐章组成,它的全称是奏鸣曲的快板形式,或许可以理解它为奏鸣曲的一种简化版;

奏鸣曲式一般由三个主要段落(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 一个总结性段落(尾部)组成;

从古典主义时期,到20世纪,有大量的作品都是以奏鸣曲式的结构来进行创作的;呈示部用来交代背景和引入冲突,发展部用来发展冲突和制造高潮,再现部用来解决冲突,尾部用来结束;

主题与变奏曲式

主题与变奏曲式在古典时期用得很广泛,既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作品,也可以是交响曲、奏鸣曲或者弦乐四重奏中的一个乐章;主题与变奏曲式的一个特点是主题会不断的被重复,但是每次都有变化。

感觉有点像赋格曲?

小步舞曲与中段

小步舞曲从名称就可以看得出来它源自舞曲,而且是源自宫廷中的舞曲,跳舞期间舞伴需要相互屈膝行礼和鞠躬,因此它整体显得平稳高雅;小步舞曲经常用在交响曲、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三章;它一般使用 3/4 拍,速度中等,通常为 ABA 曲式,即小步舞曲A、中段B、小步舞曲A;

在贝多芬的放多作品中,第三章一般不使用小步舞曲,而是使用诙谐曲,它的速度更快,更有节奏感,因此显得更加活泼和有幽默感;

回旋曲式

回旋曲式在古典作品中也用得很多,它是指一个主要的主题A,跟其他次要的主题多次轮流重复的曲式,它的结构通常为 ABACA,或者 ABACABA;主要的主题通常比较轻松活泼,让人感觉可爱;因此每次从次要主题返回到主要主题时,就会让人感觉到愉悦;

回旋曲式即可以用于一首独立的作品中,也可以用在交响曲、奏鸣曲或弦乐四重奏的某个乐章中;通常放在最后一个乐章,因为这样可以让整首曲子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

古典交响曲

交响曲这种形式的作品成形于古典时期,属于一种管弦乐作品;它一般持续 20-45 分钟,是一种大型的作品,篇幅宏大,构思雄伟;

古典交响曲一般由4个乐章组成

  • 活跃的戏剧性的快板乐章:一般使用奏鸣曲式,通常是最富有戏剧性的乐章,用来强调激动人心的短小动机的发展部;
  • 抒情的慢板乐章:基本都使用奏鸣曲式,如ABA 三段式,或者变奏曲式;这一章通常可以听到宽广如歌似的旋律;为了突显出和其他乐章的不同,该乐章一般不在主调上,例如其他乐章在 C 大调,则本乐章可能在 F 大调,以便和其他乐章形成情感上的对比;
  • 舞曲式的乐章(速度中等如小步舞曲,速度稍快的如诙谐曲):本乐章通常富有个性,不同的作曲家会有不同的变化,有些很活泼,有些比较很庄重;
  • 辉煌或雄壮的快板乐章:不同作曲家在第四章通常也会有不同的处理偏好,例如海顿和莫扎特倾向于使用快速、活泼、光辉灿烂的结尾;而贝多芬则倾向于使用胜利雄壮的风格,有时甚至作为整个交响曲的高潮;最后一个乐章通常也是奏鸣曲式或者回旋奏鸣曲式;

交响曲的每个乐章都是一个独立的作品,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并且该主题很少在后续的乐章中再次出现(贝多芬的第五和第九交响曲例外);虽然各个乐章的主题不同,但是由于它们都使用相同的调式,因此还是能够让听众感觉到某种形式上的统一;最重要的是这种不同可以让乐章在情感表达上形式相互平衡和补充;

古典协奏曲

由三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使用形式稍有些特殊的奏鸣曲式,即有两个呈示部,第一个由管弦乐团演奏,奠定情绪,并制造出对独奏的预期;第二个呈示部由独奏乐器演奏来表示开始,接下来独奏乐器配合管弦乐团一起对第一个呈示部的主题进一步挖掘阐述,并引入新主题;当主调出现变化时,则是发展部的开始;之后在最终的再现部,会有独奏乐器的华彩乐段,然后是表示结束的尾声;

第二乐章可选择不同的曲式;第三乐章一般是回旋曲式(即ABACA这种)或者回旋奏鸣曲式;

古典室内乐

室内乐一般用于给家庭或朋友聚会时的小乐园来演奏的曲子;它的声音听起来比管弦乐来得轻柔,让人感觉细腻亲切,目的是让聚会的人员感觉到身心愉悦;

弦乐四重奏是室内乐最重要和常见的形式,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来演奏;

弦乐四重奏和交响乐一样,也由四个乐章组成,分别为:快板、慢板、小步舞曲或诙谐曲、快板;

其他形式的室内乐有

  • 小提琴奏鸣曲:小提琴 + 钢琴
  • 钢琴三重奏:钢琴 + 小提琴 + 大提琴
  • 弦乐五重奏:比四重奏多一把中提琴;

约瑟夫海顿

海顿是古典风格的开创者,也是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两种曲式的先驱,极大影响了后来的莫扎特和贝多芬;他的音乐特点是很有活力,透出健康乐观的气质,有许多作品还带有一种民谣的风格

莫扎特

他的音乐像歌声一样,让人感觉舒适、优雅、自然、平衡、对称,听起来轻松自在;

贝多芬

贝多芬是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承前启后的人物,他开创了音乐表达的新领域,对 19 世纪的作曲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贝多芬并不将音乐当成一种娱乐,而是一种精神上更为强大力量的启示。他的音乐使用了古典的曲式和技巧,但是用了新的力量和强度;通过切分音和不和谐音建立张力和激情,力度和音高达到前所未有的广阔,因此能够给人以非常明确的情绪对比,重音和高潮可以爆发出巨大的力量。

他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呈现出暴风雨一般的强有力的激情风格。相比海顿和莫扎特的轻松明亮的结尾,贝多芬更喜欢使用辉煌高潮般的结尾。

5.浪漫时期

浪漫时期正逢工业革命的浪潮,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阶级结构被打破,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也呈现出了对古典时期的反判,不再像古典时期一样强调理性、克制、平衡和优雅,而是转向了主观、非理性、夸张、大胆、个性化、神秘、超自然等,整个价值观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不再有统一和唯一的标准,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标准。

浪漫主义音乐 1820-1900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音乐家,他们的风格很难用统一的描述进行一概而论,有些音乐家仍然延古典主义的传统,有些则做出了革命性的改变,在音色、力度和音域等方面变得更加宽广,并且不再强调平衡和冲突的解决。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 更个性化的风格:前所未有的强调自我的个性化表达
  • 更宽广的主题:主题范围变得更加宽广,探索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 民族主义和异国情调:当时恰逢民族主义的兴起,因此音乐家也在音乐作品中对民族特色进行强调,甚至主动使用异国素材,形成异国情调;
  • 标题音乐:开始出现为标题而进行创作的音乐,标题内容非常多样化,可以是故事、场景、诗歌、观念等;
  • 更丰富的音色:音色被前所未有的重视,通过音色来表现情绪与氛围的变化;(因此这个时期的交响乐团规模变得比古典时期更加宏大,这也使得声音听起来更加辉煌和震撼);
  • 更丰富的和声:使用更丰富、更多彩和更复杂的和声(因此原来的大小调都不够用了,音乐家开始大量使用半音阶,来表达更加细腻丰富的情感,但是这也使得主调变得不那么明显);
  • 更大范围的力度、音高和速度:力度范围加大,并且频繁的突然改变;音域范围加大,用来追求更辉煌的效果,或者更有深度的情感;
  • 更多的曲式:小型作品和大型作品并存;出现了更多的小型作品(如肖邦、舒伯特),以适合普通家庭内的演奏;也出现了比古典时期更长的大型作品(如柏辽兹、瓦格纳);

浪漫主义作曲家与他们的听众

在浪漫时期之前,为音乐买单的人主要是教会、宫廷和贵族。到了浪漫时期,由于出现工业革命和民族主义,爆发法国大革命,社会制度急剧的变革,宫廷和贵族纷纷失去了原来的经济来源,很多宫廷乐团也因此被迫解散。很多音乐家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不得不开始自谋生路,为生计而奔波,到市场上推销他们的作品。

随着中产阶级变得越来越多,音乐家逐渐找到了受众群体,因此开始转向为中产阶级创作作品。之后开始出现自组织的音乐社团,例如各个城市中的爱乐乐团。这个时期也成立了诸多的音乐学院,以满足中产阶级的子女学习音乐的需要。这时期很多的音乐家都是来自于中产阶级,而不再像古典时期之前是世袭的职业。但是大部分音乐家都无法仅通过音乐创作来养活自己,因此他们在学习音乐之前,往往都需要努力说服他们的父母。

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art song)是指为单声部声乐和钢琴组合而作的一种乐曲形式。作曲家在创作时,会同时设计伴奏来作为声乐的解释,演奏场景面向家庭聚会表演。这种曲式让诗歌和音乐融合在了一起。虽然艺术歌曲表达的内容非常多样,有情感、故事传说、自然景物、幽默欢乐,但总体而言,大多数作品都是为了能够打动人心。作曲家通过解读诗歌的情绪和氛围,并设计相应的音乐来诠释一首诗歌。艺术歌曲通常由一小段钢琴序奏开始,并以一段钢琴后奏结束。

分节歌曲与通谱体歌曲

因为诗歌经常会有多个小节,因此作曲家也需要创作对应的多段音乐,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

  • 分节歌曲:只创建一段通用的旋律,每个小节重复使用;
  • 通谱体歌曲:单独为每个小节创作不同的旋律;
  • 变化的分节歌曲:头尾段使用相同的旋律,中间段使用不同的旋律;

声乐套曲

有些作曲家会将多首艺术歌曲组合串在一起,形成声乐套曲,例如舒伯特的《冬之旅》,舒曼的《诗人之恋》;

舒伯特

舒伯特是一位艺术歌曲大师,他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另外他的《未完成交响曲》和《C大调交响曲》也非常有名。他跟一般音乐家不同的点在于,他没有音乐职位,既不演奏,也不指挥,收入完全来自于作曲。他最厉害的地方是非常善于用音乐来传达诗歌中的情绪和氛围。

罗伯特舒曼

罗伯特创作了很多钢琴小品,它们大多数都带有自传的性质,具有浪漫抒情的特点。它们看上去很像是一些钢琴的即兴创作,经常通过敏感的旋律来表达单一的情绪(充分展现其在旋律上的天分)。他擅长用情感、文学和自传的角度来思考和创作音乐,因为他的音乐中经常充满了音乐之外的元素。

克拉拉舒曼

克拉拉作的曲子并不多,因为在那个时代,社会整体氛围对女性作曲家持否定的态度。另外也可能是因为她身边有两位优秀的作曲家的缘故,因此她更多是将自己定位于演奏家。直到最近,她在作曲方面的才能才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发现。

肖邦

肖邦的所有作品都是专为钢琴而创作的曲子,这些作品虽然短小,却在其中蕴含有无穷的情感变化,并让人听起来感觉流畅、文雅、优美,感觉钢琴像是变得会唱歌了一般。他开创了丰富的和声处理方式,给后来的音乐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李斯特

李斯特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先是以演奏家成名,然后变成乐队指挥,创作交响乐作品;最后变成神父,创作清唱剧和弥撒曲;晚年则开始创作严肃实验性的钢琴曲。

李斯特开创了一种新的乐曲形式,称为交响诗,它是只有一个乐章的管弦乐作品。作品中充满了速度和情绪的不断变化,让人乍听上去有一种即兴创作的感觉。

李斯特的演奏技巧非常高超,深深折服了同时代的人们,他创作的12首练习曲需要极限的技巧才能够演奏出来,接近于炫技作品。他的钢琴作品中包含大胆的跳进、快速的八度和前所未有的力度范围。

门德尔松

虽然门德尔松出生于浪漫时期,却有浓厚的古典音乐的根基,其性格也偏好平衡和优雅,刚好和古典时期的审美接近,古典式的浪漫主义者。他的作品经常通过快速的运动、轻快的旋律和管弦乐织体的转换,来产生一种精灵般的活泼风格。

标题音乐

浪漫时期的作曲家很偏爱标题音乐,虽然音乐本身可以被听众不同的解读,但是加上标题后,用来表达某种事件、人物、自然、情感等,会增加更多的趣味。由于标题的存在,听众经常从音乐中听出故事性,虽然作曲家可能并非有意为之。

柏辽兹

柏辽兹创建了新的交响乐音响,通过更加丰富和更大规模的配器,他让交响乐达到新的力度和音色范围,从而可以在作品中展现出更加热情奔放和出人意料的效果,例如突然的对比、变化的力度,经常变化的速度等。柏辽兹也因此成为了那个时代交响乐领域的先锋者,音乐不再一定是传统上悦耳的声音,也有可能是古怪和恐怖的声音

19世纪音乐中的民族主义

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由于法国入侵了很多欧洲国家,因此激起了很多欧洲国家的反抗。由于此时因工业革命,原有的贵族阶级已经瓦解,因此抵抗入侵的部队不再是贵族为主体,而变成了市民为主体,加强了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因此在这一时期,民族主义得以兴起,促进了很多原本分解的小国统一成了一个民族认同的大国,如德国和意大利。

民族主义也深深影响了这一时期的音乐家,为了给民族主义运动做出贡献,很多音乐家有意在作品中强调使用本民族的音乐特色和风格,形成了民族主义流派。

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是重要的捷克民族主义音乐家,他将波希米亚民间歌曲和舞蹈的精神融入到了他的交响乐和室内乐的作品中。虽然他的作品中很少直接使用民歌的旋律,但听起来却很有民歌的味道,让人有欢快、率真的感觉。

柴可夫斯基

柴司机很晚才开始学习音乐,21岁才进入音乐学院学习,但是他的进步很快;毕业后在音乐学院教授和声。他的作品比同时代的音乐家继承了更多的西方音乐的传统,并将民族元素和国际元素进行融合,创作了一种充满主观和激情的音乐。

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为古典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利用浪漫时期的和声和器乐重新解释了古典形式;他的作品充满了抒情的温馨,音乐节奏激动,充满对比的形式和切分(如二对三节奏);音色上也很特别,既有丰富晦暗的音色,也在在管弦乐作品中体现的混合柔美音色;

威尔第

威尔第是一位歌剧作曲家,他的作品面向的受众不是专业的音乐家,而是面向将歌剧当作一种娱乐活动的普通大众。因此他的作品更倾向于强调戏剧性,充满激情和其他极端的情感。富有表现的声乐是威尔第歌剧中的灵魂。

普契尼

普契尼也是一位歌剧作曲家,他有名的作品包括:《波希米亚人》,《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朵公主》等;普契尼的作品中充满了短小易记的旋律和强烈的情感,这使得他的歌剧对人们有着长久不衰的吸引力,这其中也跟他对剧本精益求精的态度有关,为了提高剧本的文学性,他像作曲一样不断的对剧本进行润色。

瓦格纳

瓦格纳的人品不怎么样,是个自私、粗鲁和超级自信的人,他的作品不多,但是其花了25年时间完成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对同时代的作曲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而且不仅是影响同行,还影响了其他艺术领域,包括诗人、画家和剧作家等。瓦格纳歌剧作品的一个特点是其戏剧中的音乐打破了原有配合咏叹调、吟诵调、合唱的作法,而是一条没有中断的音乐流,中间没有停止。原本声乐为主器乐为辅,但他将其颠倒了过来,变成以器乐为主,并让器乐更加和谐化。

瓦格纳在器乐中使用半音阶和不和谐和弦来制造紧张,这种手法导致了后来调性的瓦解和20世纪新的音乐语言的产生。他通过丰富的配器手法,来表现戏剧的内容,并经常展开、转换和交织乐思;他在管弦乐中使用短小再现的音乐主题(称为主导动机),与戏剧中的某件事、某个人或某个想法进行联系。

6.20世纪及其后

1900-1945 年间的音乐风格

20世纪的上半叶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了一次全球大萧条,这些事件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苦难,极大的影响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战争过后,主流文化的输出从原来的法国和维也纳,转移到了好莱坞和纽约。美国开始强有力的影响世界的娱乐、文化、政治和经济领域。同时,快速的科技进步,也在20世纪的下半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变革。

整个世界的快速发展与原有旧传统的根本性割裂,是这个时期艺术上的一个特色。以标准立异为目的,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特有的一个现象,例如伊莎多拉邓肯的现代舞对古典芭蕾舞的冲击,毕加索的立体绘画,康定斯基的抽象画等;艺术越来越强调多元性和多样性,许多对立的风格和思想,都可以得到共存。新技术同时也激发了艺术家更多的想象力,人们开始使用更加多样化的材料,更先进的技术来制造各种艺术作品;人们比以往更加关注弱势群体,例如妇女、黑人等;非英雄主义成为小说、音乐、戏剧作品中一个常见的主题。60年代后,一些艺术家开始尝试模糊精英与大众的分界线,使用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素材(如日用品、电影海报、广告传单等)来进行创作。

1900-1945年:音乐多样性的年代

此时期风格多样性是对浪漫时期的延续和增强,20世纪以前的音乐,虽然说不同的时期,相对前一个时期,都出现了一些创新,但它们之间都是继承性的关系,都遵守一套共同的准则。但进入20世纪后,对传统的叛逆来得特别的猛烈,音乐语言上的变革比任何时期加起来都要多,它不再有某种共同的准则,而更像是完全的自由发挥。好比原先不同时期的音乐家仅仅是使用同一种语言下的不同地区方言,而20世纪的音乐家则更像是使用完全不同国家的语言。这使得对于那些来自传统时代的人们来说,倾听20世纪的音乐,有点像是去经历一场未知的冒险。

20世纪初交通和通讯变得发达后,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全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商品,音乐家也因此能够接触到更大范围的音乐,从而能够从里面汲取各式各样的灵感,从根本上促进了多样性的发生。此时期的音乐家对非欧洲音乐中不同的旋律、节奏和声音等元素特别感兴趣,希望从中发现新的素材。民间音乐、亚洲音乐、非洲音乐、美国的爵士乐等,开始对西方音乐产生很深的影响。此外,音乐家也对欧洲早期如中世纪的远古音乐进行发掘和寻找灵感。

20世纪音乐的特色

音色

音色变得比过往任何时期更加重要,它经常扮演情绪变化、统一等角色和作用;打击乐的地位变得突出,并使用的越来越多;由于作曲家强调使用不同的音色来演奏不同的旋律线,因此现代音乐听起来更加透明,每种音色和旋律都能被容易的识别;

和声
和谐与不和谐

20世纪之前的和谐和不和谐和弦的规则被打破,音乐家不再遵守甚至是弃黑以前约定俗成的规则。和弦不再有是否和谐的区分,也不再扮演以前的作用,而是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实体。作曲家更多是根据和弦的张力大小,作为放在不同音乐段落中起不同的作用;

新的和声结构

传统的三和弦重要性开始下降,并且产生了复合和弦、四和弦、音簇等新的和声元素;

传统调性的改变

传统的调性分为大调和小调,音乐家根据这两个调性来组织音高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它们来表达音与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人为的一种规则,它建立在作曲家和听众之间的某种约定俗成;但是在 1900 年之后,这些规则被打破,音乐家开始使用大小调以外的音阶,甚至发明了十二音阶,并在 1950 年之后被全世界的作曲家普遍采用。

节奏

节奏是 21 世纪音乐最突出的要素之一,它被用来产生力量、动力和刺激感;快速变换的节拍是 20 世纪音乐的一大特色,之前的音乐几乎从始自终只使用单一的节拍;这种变化带来了更大的刺激感,甚至还会在音乐中使用多重节奏,即织体的不同部分以各自独立不同的节奏在行进;对一组音作节奏上的反复,是20世纪音乐中广泛使用的技巧,称为固定音型,它会给听众带来一种稳定感。

旋律

20世纪之前音乐中的旋律一般易唱易记,但由于新的音高、节奏技巧等的引入,使得 20 世纪音乐的旋律变得丰富和多元了起来,它们由一系列长短不一的乐句所组成,常常不容易被预测和演唱;

音乐、音乐家和社会的关系

20世纪由于录音机、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出现,使得音乐走入了千家万户,人们听到各种类型的音乐出现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有趣的是,虽然20世纪的音乐家对音乐作出了突破性的创新,但是他们的作品并没有被同时代的人们广泛的传播,因为主流传播媒介担心听众对这些先锋音乐的接受有难度,因此更多的是播放古典时代的音乐,使得 20 世纪最具创新性的音乐家普通被人们所忽视;这跟 20 世纪以前是完全不同的,当时的听众主要聆听的是同时代作曲家的作品,而不是过往时期的作品;

舞蹈的发展,对 20 世纪的音乐有重大的影响,因为舞团经常需要委托作曲家为他们的舞蹈创作伴奏的音乐;舞蹈团、歌剧团、慈善基金会、电影公司、交响乐团等组织成为了作曲家的委托者和经济来源;

20世纪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拉美作曲家,女性作曲家、非裔作曲家;由于欧洲法西斯的兴趣,迫使很多艺术家逃亡到了美国,为后续美国的音乐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 世纪美国的音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其流行音乐和爵士乐输出到了全世界各地;

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

在法国 1850-1900 期间发展起来的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给 20 世纪的音乐带来了影响,促进了音乐上的印象主义,代表人物如德彪西;

德彪西

与印象派类似,德彪西的音乐擅长于营造短暂情绪和朦胧的氛围,他的作品听起来自由、随性,像是即兴创作的一样;音色在其作品中扮演很重要的作用,它让声音变得敏感、唯美、细腻;此外,通过使用全音音阶,不强调主音,营造出一种模糊的感觉;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的支持者反对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因此他们提出回到巴赫,强调情感的节制、平衡和清晰;作曲家从早期的音乐风格出发,使用 20 世纪的一些新技巧进行创作,因此虽然风格是旧的,但音乐听起来却仍然很有现代性

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是音乐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其在音乐上革命性的创新影响了后续三个世代的音乐家;斯特拉作品的风格虽然在他一生过程中经历了数次变化,但仍然有一个清晰不变的点,即他喜欢使用干涩清晰的音色和强烈的节奏,作品中存在大量的变化和不规则节拍,有时数个节拍同时出现;经常结合使用具有高对比性的音色,即通过配器来实现节奏、和声和旋律效果;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运动是对之前印象主义的反抗,他们不再遵循印象主义的愉悦主题,拒绝传统的美,而开始尝试用扭曲的效果来表现人类情感的痛苦、紧张、恐惧等负面情感,以及一些关于死亡、疯狂、丑恶等的题材;这也跟当时欧洲正在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画家和其他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描绘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勋伯格

勋伯格在音乐方面的知识几乎全部是靠自学成才的,更重要的是,他革命性的抛弃了传统的调性系统,发明了十二音系统,该系统被后来的音乐家广泛使用,直到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影响力;

勋伯格早期的音乐带有一些浪漫主义时期的特征,到了后期开始使用十二音创作无调性作品之后,则开始慢慢远离了浪漫主义;这些无调性作品的特色是不规则的旋律、长短不一的乐句、力度与音域的极度对比、崭新的器乐效果;在有些作品中还引入了念唱风格(介于说话和歌唱之间);

由于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调性,音乐作用的发挥开始变得更加自由;可以为了配合歌词作出各种片断式的极度对比性的效果,来加强歌词想要表达的画面、情绪或氛围(听起来简直像是现在的电影配乐一样,非常生动和画面感);

十二音系统

十二音系统是一种对传统调性系统的替代,一种用于组织音高的新方式,它给予半音阶中的十二个音相同的重要性;从12个音中挑出部分音进行组合,可以有接近无限种可能(约5亿种排列方式),作曲家为一首作品选择某种独特的音序组合,作为曲中每个旋律和和声的来源;

贝尔格

贝尔格是勋伯格的学生,他的音乐作品将传统与 20 世纪的新音乐元素进行了独特的融合,代表作如歌剧《伍采克》,他的音乐作品的特点跟他的都是勋伯特有点像,使用尖锐的不和谐音或怪诞的扭曲音,来对戏剧中的场景进行生动的描述;

韦伯恩

韦伯恩的作品都很短,但很特别,它不是由通常一个或多个乐器连续的演奏出声音,而是由不同乐器各自轮流演奏几个片断式的音符连接起来的,中间还经常有一些休止暂停,即旋律变成了是由不同音色来体现,没有了通常意义上的曲调;

这种音乐听起来很现代,很像是电影中配乐;

巴托克

巴托克的创新之处在于融合了民间歌曲元素、古典元素如典式以及 20 世纪的音响元素,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音乐作品有丰富的情感范围,很深刻的表现力,通过对一些古典元素如回旋曲式、赋格或奏鸣曲式进行重新解释,为它们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艾夫斯

艾夫斯的音乐作品很有特别,专门挖掘不同音乐中奇葩的特点放在作品中;作品中既有和谐的和声,也有刺耳的不和谐声,更好玩的是,它们还经常一起同时出现;为了在作品中唤起人们的记忆,他会在作品中加入一些生活大家都熟悉的旋律片段,然后再对它做进一步延伸,与作品本身进行融合;因此,艾夫斯的作品在那个时代充满了实验性的味道,标新立异,别具一格,甚至可以说超越了他的时代;

格什温

格什温是美国音乐剧黄金时期的一名创作者,他的音乐剧、爵士风格的管弦乐、流行歌曲风靡过全世界;其中最有名的可能要算是《蓝色猜想曲》了;这首曲子听上去很有蓝调的味道,但又并非真正的爵士乐,它是一首为钢琴和交响乐团创作的作品;

斯蒂尔

第一位知名的黑人作曲家,刚好处于 1917-1935 年黑人文化的兴盛时期。他将黑人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元素进行融合,创作出了带有独特美国黑人风味的作品,其代表作为《非裔美籍交响曲》,旋律中有明显的蓝调的味道;

柯普兰

柯普兰将美国的民间音乐、爵士乐、复兴赞美诗、牛仔歌曲等素材融合到作品里,结合 20 世纪的音乐技巧,创作了一系列大众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作品,这为它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听众,使得他的名字几乎与美国音乐划等号。

1945 年以来的音乐风格

1945年后,随着通讯技术的继续进一步发展,世界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变得无比便利,信息的传播同样无比快速,这也导致了音乐风格进一步更加的多样化和分散化。对于作曲家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便利性,获取自己想要的素材,然后结合现代的技巧和精神洞察,去创作更好的作品;

在 1945 年后出现的一些趋势:

  • 十二音系统用得越来越多:传统上一般使用中心音高来组织音乐的行进,但十二音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让很多作曲家发现了一片新天地;
  • 序列主义:将十二音的方法拓展到力度、时值和音色等维度,从而让各项要素变得更加结构化和条理化(但听众很难感知到背后复杂的组织关系);
  • 机遇音乐:采用跟序列主义完全相反的做法,即通过一些随机的因素来组织音乐元素,
  • 极简主义:作为对序列主义过于繁杂和机遇音乐过于随机的反对,出现了提倡极简主义的风格,其特征包括稳定的节奏脉动、清晰的调性、简短的旋律模型等元素的持续重复;
  • 引用音乐:部分作曲家刻意在其作品中引用过去一些被人们熟知的作品,从而形成某种对比的效果,发展音乐家和听众之间新的沟通形式;
  • 调性的回归:作为对无调音乐和十二音系统的反对,部分作曲家开始回归的传统调用的使用上;
  • 电子音乐:合成器的出现让作曲家可以直接和声音直接打交道,而无须再通过乐器演奏者来实现声音;此外,传统乐器也通过扩音设备实现了电子化;
  • 声音的解放:当代的作曲家可以使用的声音范围比过往要大得多,例如包括以前的作曲家不会使用的嗓音、自然环境的声音如雷声、虫鸣、鸟叫等,以至于很多声音已经无法使用传统的乐谱符号来表示;使用小于半音程的微分音;将声音的方位纳入设计中;
  • 混合媒介:音乐开始与其他信息媒介相结合,例如视频、幻灯片、灯光、戏剧动作等;
  • 节奏与曲式:传统的节拍可以让多个演奏者保持进度的一致性,但电子音乐则打破了这个传统,因为它已经不需要演奏者,节奏是完全可控的,拍子变得多余了;

1945年以来的音乐:五首代表作

《奏鸣曲与间奏曲》- 凯奇

这首曲子是为预置钢琴而作的,预置钢琴指在琴箱内部的琴弦上加装一个额外的装置,以便钢琴在演奏时可以发出另一种声音,例如鼓、钹、木琴、锣等;此时的钢琴变得有点像是普通钢琴和打击乐器的组合体;

《电子音诗》- 瓦雷兹

电子音诗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各种非传统乐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声音,并通过电子化的处理,让其变得稍微模糊而不可轻易识别;由于充满了各种类似来自自然或社会环境的声音,因此声音本身常常容易让人产生某种联想,同时加入了一些长度从2秒到秒不等的休止,产生了很强的悬疑感,使得整首曲子听起来有非常模糊而诡异的感觉;

《赋格》- 皮亚佐拉

皮亚佐拉创造了独特的探戈风格音乐,融合了传统舞蹈、古典音乐、爵士乐等元素;音乐中带有固定的音型、打击乐的声音、弦乐滑奏以及不规则的节奏的模式,听起来很有激情的感觉,像是在跳舞一样,身体不自觉的跟着音乐摆动起来;

里面有一个固定音型听起来让我联想到了《英雄本色》的 Mark Theme

《大协奏曲1985》 - 兹微里希

这首曲子是兹微里希受托为纪念亨德尔出生三百周年而创作的,因此在这个五个乐章的作品中,她在头尾乐章引用了亨德尔奏鸣曲中的音乐段落,然后中间的三个乐章,基于奏鸣曲的旋律动机进行自由的展开;这首曲子是引用音乐的一个范例;

《快速机器的短暂骑乘》 - 亚当斯

极简音乐的代表作,例如固定节拍、快速顽固音型、规则脉动;

爵士乐

社会中的爵士乐

爵士乐最早产生于酒吧、街头、舞厅,甚至是一些风月场所,最初是一种伴舞的音乐,但40年代后开始有专为聆听而创作的爵士乐曲;它的特点包括稳定的节拍、切分节奏、即兴的表演、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等;最早起源于美国的新奥尔良,现在则遍布在全世界各地;从初始开始,爵士本身就有很多种风格,现在就更多了;它对现代的音乐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包括一些知名的现代作曲家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早期爵士乐被指责为过分强调性感,但是现在它已经变成了一种受尊重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各种文化机构的赞助,音乐厅有专门的爵士系列音乐会,很多音乐院校还将其列入课程中;

爵士乐的起源

爵士乐的产生也有其时代背景,它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这些背景因素包括:西非音乐对打击乐器的偏好、黑人教会牧师与信徒的呼唤与应答仪式、黑人自身的音乐类型如灵歌、福音歌曲、劳动歌曲和步态舞、美国的管乐队传统等;拉格泰姆和蓝调可能是爵士乐最直接的源头;

拉格泰姆

拉格泰姆 ragtime 是一种钢琴音乐作品的风格,由美国中西部和南部酒吧中的黑人钢琴演奏家发展出来的;其特点是演奏者左手弹奏稳定的节拍,右手弹奏有大量切分音的旋律;

蓝调

蓝调起源于黑人的民间音乐,如劳动歌、灵歌、奴隶劳作时的呐喊等;在 1910 年左右蓝调的歌词和音乐形式开始成型;20年代在黑人中广泛流行;30年代左右罗伯特约翰森结合木吉他伴奏的声乐旋律和蓝调的形式结构,创造了乡村蓝调风格,这种音乐风格影响了很多爵士和摇滚吉他手,其影响持续至今;40年代左右产生了新的积极的都市蓝调风格,这种风格使用了电吉他和扩音装置;

蓝调歌手和乐器演奏者经常在拍点周围打转,而不将重音准确的放在拍点上,从而形成一种随意、洒脱、放松的感觉,但又让人有所期待和急切的气氛;

爵士乐模仿蓝调歌手的表演风格,并使用蓝调十二小节的和声模式做为即兴演奏的基础,从而创造一种统一感,之后在这个基础上对旋律进行即兴的发挥,创作新的旋律;

爵士乐的要素

音色

爵士乐队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由3-8人组成的小乐队,一种是由10-15人组成的大乐队;

节奏组是爵士乐的骨干,一般有低音提琴、钢琴、打击乐器等组成(有时会加上班卓琴或吉他);节奏组提供稳定的节拍,为节奏加入趣味性,以及为和声提供支持;

在交响乐团中以弦乐为主,但在爵士乐中,铜管为主,包括短号、小号、长号、单簧管、萨克斯、钢琴等;爵士乐的声音很容易被识别,其原因在演奏者一致会使用一些非常规的技巧来演奏乐音,例如涂抹音、凹音、下降音、震颤音等;

即兴演奏

即兴是爵士的灵魂,通过即兴给听众带来新鲜感和激情感;乐手并不是胡乱即兴,而是基于某个不变的基础,它可以是旋律,也可以和声模式,或者是和弦序列;演奏者在原来的基础上引入一些新的变化;即兴通常包括个人即兴片段,另外也有集体的即兴,即好几个演奏者同时演奏不同的旋律;

节奏、旋律与和声

切分节奏和节奏的摇摆是爵士乐最显著的两个特征;所谓的摇摆通常是由演奏者在拍点周围打转而产生的;除了节奏比较灵活外,爵士乐旋律中的音高也经常很灵活,旋律经常会以比原音高稍微低一点点的音阶演奏出来;

除了传统的三音或四音和弦外,爵士乐有时也经常使用五音或六音和弦,使得声音效果听起来非常的丰富和华丽;

爵士乐的风格

新奥尔良风格

在乐曲的开头和结尾,一般会有集体即兴,中间则是各个乐器的即兴独奏,由节奏组或整个乐队伴奏,有时也会出现没有伴奏的独奏;乐曲中间有时还会出现仿声唱法,即通过唱无意义的音乐来构成旋律线;

摇摆乐

摇摆乐从 1920 年代开始发展,在 1935 年至 1945 年之间极为盛行;摇摆乐一般由大乐队演奏,15个左右的演奏者分成三个组:铜管组、萨克斯级、节奏组;

由于乐队成员很多,因此在演奏中加入大量各自乐器的即兴变得不可行,因此通常会有一个编曲者提前编好乐曲,然后交给各个成员演奏;萨克斯变成最重要的独奏乐器,打击乐器也变得突出;主旋律通常伴有萨克斯和铜管乐器演奏的简短并反复的乐句(称为即兴重复段);

比巴普

由4-6人的小乐队来表演,是一种相当复杂和高表演难度的爵士风格,是面向让听众聆听而非伴舞而创作的;它的节拍通常非常快,但不是由鼓来提供,而是由低音大提琴和钹演奏,鼓手只负责少数不规则的重音,而且往往还搞得很大声,像是扔出一个炸弹一样;

跟新奥尔良风格一样,它也会在开头和结尾演奏一下主旋律,中间则由各个乐器的演奏者进行即兴;

酷爵士

或许可以理解为慢下来后的比巴普,变成了一种慢节奏音乐,冷静而从容,不慌不忙,缓慢优雅;

自由爵士

传统的爵士一般会在开头和结尾演奏原始的主旋律,或者至少保持与原主题相同的长度以及和弦结构;自由爵士则是将这些规则通通打破,纯粹乱来,全部即兴;它的效果跟之前提到的机遇音乐风格的相似,或许可以理解为机遇音乐的爵士版;

爵士摇滚

1960年代晚期,摇滚乐开始流行了起来,爵士乐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开始出现爵士和摇滚融合的风格;这种融合既有乐器上的,例如在爵士乐中加入了很多摇滚乐使用的电子乐器,例如合成器、电吉他、电钢琴、电低音提琴等;

美国音乐剧与电影音乐

音乐剧场

音乐剧算是美国出口的一项特产,和爵士乐和摇滚乐一样,成为美国对外文化输出的产品之一,在1960年代风靡了全世界;

音乐剧的要素

音乐剧是一种剧场演出,它结合了很多项的内容,包括音乐、歌唱、舞蹈,以及非音乐的元素如戏剧文学、对白、表演、布景、服装等;

大部分音乐剧都是喜剧,也有少部分是严肃剧;由于音乐剧都在百老汇周围一带演出,因此也被称为百老汇音乐剧;

音乐剧一般分为两幕,第一幕长一点,第二幕短一点,并重复第一幕中的一些旋律;

音乐剧中的歌曲一般也同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入段落(verse),第二部分为主要段落(chorus),曲式一般为 AABA(32小节);

中文的翻译很奇怪,将 verse 称为主歌,chorus 称为副歌,实际上主次地位是反过来的;

音乐剧与歌剧的区别在于其旋律、和声、曲式等都较为简单,声域更窄一些,并且包含比较多的对白;另外音乐剧的曲子一些由多人集体协作产生,不同人分别负责序曲、歌曲、舞曲、衔接段落等;剧本和歌词一般也由多位作家合作完成;

当然,也有少数作品介于音乐剧和歌剧之间;

音乐剧的发展

音乐剧源起于20世纪初的几种音乐和戏剧形式,包括歌舞剧、杂耍歌舞、轻歌剧和喜歌剧等;区别在于音乐剧慢慢让剧情设计变得更加真实,同时也扩大了主题范围,并让音乐、舞蹈和剧情故事的结合更加紧密;

伯恩斯坦

代表作是《西区故事》(后来还拍成了电影),谱写了许多管弦乐和声乐作品;他的作品调性清晰,通过使用切分节奏、不规则节拍、舞曲节奏、爵士乐等元素,让其作品听起来很有生气和活力;舞蹈在其作品中通常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的贡献在于为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电影音乐

早期的电影音乐

开始于1880年代左右,这个时期的电影是默片时代,因此有乐团的演奏者在现场根据剧情的推进同时演奏音乐,强化情绪表达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掩盖放映机的噪音;

电影音乐的功能与风格

电影音乐对电影剧情的暗示、氛围和情绪的渲染、言外之意的传达、场景真实性的刺激感等方面,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电影音乐的制作

在1960年代之前,电影公司如米高梅、派拉蒙等都配有常驻的管弦乐团,不过到了60年代之后,电影音乐开始转由独立音乐家来完成,包括作曲、编曲和演奏等;

为电影制作音乐的最重要一点是注意电影本身的节奏,因为如果音乐比电影快或者慢,都将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音乐与影像

在电影音乐中,某个音乐主题(或者主导动机)通常会绑定某个角色、对象或概念;这样当需要该角色和对象出现(不管有没有显示在屏幕上),都可以通过音乐让观众产生关联;

有时候电影音乐会故意和屏幕上的画面不匹配,例如暴力的画面,却配有温暖柔和的音乐,让观众对画面情节的真实感产生一种怀疑,或者保持距离,避免代入过深;

摇滚乐

摇滚乐是在1950年代开始出现一种新的流行音乐,它的特点是强烈的节奏、扩大的音量、电吉他伴奏等形式;

早期的时候,摇滚乐融合了爵士、蓝调、福音歌曲、黑人舞蹈音乐等元素,同时也吸引了乡村和西部音乐的元素,但在之后的10年时间,它便从一种简单的舞蹈风格音乐,变成了一种在音色、歌词、曲式、电子技术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的音乐;

摇滚乐的发展

40年代,节奏布鲁斯成为黑人音乐的主要风格;

50年代,节奏布鲁斯使用了更强而有力的节拍,并引入了萨克斯风和电吉他;

60年代,许多黑人歌手的摇滚乐被称为“灵歌”,这些风格来源于福音歌曲,强调情绪的表达;

60年代,最大的影响和变化来自于刮来了一股英伦风;来自英国的乐团,如披头士、滚石,主导了当时的美国流动乐坛;受到披头士在60年代中期的实验音乐的影响,很多摇滚音乐家在声音制作上开始突破,例如引入更多的电子音效、使用非西方乐器、使用非传统的和弦等;同时还吸收了一些民间音乐的要素,并在歌词中反映当时的社会问题;这个时期的摇滚乐风格变得非常多样性,这点可以从当时产生了很多种摇滚类别看出来,包括迷幻摇滚、爵士摇滚、民谣摇滚、艺术摇滚、酸性摇滚等;

70年代,除了延续60年代的一些风格外,出现了早期摇滚乐的复兴,以及迪斯科舞蹈音乐的兴起;另外还出现了结合了乡村音乐的乡村摇滚,源于西印度群岛的雷鬼、以电子音响和切分节奏为特色的放克、以简单和吵闹为特色的朋克、改编自艺术音乐的艺术摇滚等;

80年代,第二次英伦风来袭,如“警察”、“文化俱乐部”、“舞韵”、新秩序乐队、治疗乐队等;这次英伦风以大量使用电子合成器、夸张怪异的表演造型为特色;一些重金属乐团如“枪炮玫瑰”、“铁娘子”、“悄声暴动”等,以明显关于性爱的歌词、奇装异服、大音量为特色;

80年代,还有一些乐团,开始越来越多的从异国文化中汲取灵感元素,例如源自非洲和牙买加的雷鬼;

80年代,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世界音乐,特点是融合了非洲传统风格和当代欧洲流行音乐的伴奏模式;

80年代,Rap 饶舌歌也在城市黑人青少年中发展了起来,内容多是描述黑人少年的挫折和愤怒,与当时的霹雳舞、涂鸦等组成了嘻哈文化;

80年代,重金属音乐和饶舌歌非常流行,并且在进入90年代后也仍未消退;其中重金属音乐的听众主要是劳动阶层的白人青少年;饶舌歌则不再局限于黑人青少年,受欢迎程度不分族群或社会阶层;一些乐团尝试将重金属和饶舌进行融合,一时之间大受欢迎,成功的乐团有林肯公园、暴力反抗机器、软饼干等;90年代末期,饶舌和节奏布鲁斯进入主流,并占据唱片销量的排行榜;

90年代早期,另类摇滚兴起;当时的年轻人觉得早期的摇滚乐过于软,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于是以急躁、刺耳的吉他声为特色,并表达愤怒和绝望的歌词的另类摇滚开始变得受欢迎,代表乐团有涅槃、珍珠果酱、声音公园、牢中艾利斯、碎南瓜、九寸钉、肚与洞等;

90年代中期,朋克音乐复苏,代表乐团如绿日乐队、No FX乐队、体制颠覆乐队等;

摇滚乐的元素

音色

摇滚乐的音量通过扩音器进行扩大,吉他的声音则通过电子化的处理,产生丰富的音色变化;摇滚乐的典型配置包括歌手(提供人声)、两把吉他(主奏和节奏)、电贝斯、打击乐器、键盘乐器等,偶尔还会有一把小号、长号或者萨克斯风;

虽然摇滚乐的歌唱风格有很多种变化,但都不同于流行音乐中的温柔抒情唱法,而是更多采用呐喊、哭泣、呜咽、咆哮,甚至使用假声;无意义的音节和重复的吟诵,也是其特点之一;

节奏

大多数摇滚乐都有着强而有力的节拍,一般是 4/4 拍,重音落在第2拍和第4拍上面;每一拍又分成2个等长的音符,形成8个较快的节奏脉动,以加强节奏的兴奋感;

曲式、旋律与和声

最早的摇滚乐使用的曲式十二小节蓝调、三十二小节的 AABA 曲式,或者这些曲式的一些变化;

流行音乐中常见的乐曲结构还包括:

  • 分节歌曲:每一段歌词所搭配的音乐伴奏是相同的,由于音乐部分不断重复,这样听众的注意力就会放在歌词上面;一般民歌经常采用这种形式;对于源于民歌的民摇来说非常重要;
  • 主歌副歌曲式:这是分节歌曲的一种变体,在流行音乐中特别特别普遍;在这种音乐结构中,每一段主歌都会接一段副歌;在主歌的段落中,每一段不同的歌词,都搭配一再反复的相同音乐旋律和伴奏;而副歌的部分,则是歌词和音乐同时反复,不改变;典型的副本中包含一段容易被听众演唱的旋律和歌词;由于不断重复,将成为这首歌最容易被记住的部分;

摇滚歌曲倾向于采用简短的旋律模式,并用它来实现重复和变奏;乐曲也偶尔建立在调式上,但一般并非传统的大调或小调音阶的基础上;

摇滚乐的和声一般都非常简单,通常由3个或者4个基本和弦构成;有时候作曲者还会故意只用两个和弦;

7.非西方的音乐

非西方文化中的音乐

非西方音乐的特点

口述传统

很少有乐谱,因此一般都是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教授;作曲和演奏的技巧则通过记忆和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

即兴演奏

有些地区的乐曲演奏有很大的弹性,例如非洲、伊朗和印度地区等,演奏者可以自由的改变旋律和增加内容;有些地区则拥有一些很少改变的传统曲目和器乐,演奏者一般没有即兴演奏的空间,例如日本;

声乐

在大多数非西方音乐中,歌唱是创作音乐的最重要的方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声偏好,形成了自己独特一种音色特征;

乐器

非西方乐器主要有四大类,分别为:

  • 膜鸣乐器,例如鼓
  • 弦鸣乐器,例如竖琴、古筝、二胡等;
  • 气鸣乐器,例如笛子、唢呐等;
  • 体鸣乐器,例如锣、铃等;

乐器的选择偏好跟当地乐器的制作材料是否易于获得、文化音乐风格偏好、宗教信仰等因素有关系;

旋律与织体

亚洲、近东和北非地区的音乐比较强调旋律和节奏,而非和声或复调织体,大多数是单声部织体,没有旋律没有伴奏,或仅有打击乐器伴奏;

非西方音乐使用的音阶种类非常多样化,有五声、六声、七声等;音程也经常有变化,可能大于或小于西方音乐的标准音程;

非西方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交流互动

由于通信和交通的发达,二者越来越相互融合;

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音乐

非洲可以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两个地区,前者以说阿拉伯语的穆斯林为主,后者有时被称为“黑非洲”,他们的语言和文化非常多样化,音乐也是如此,例如有复杂的节奏、多重节奏和打击乐的声音,乐器组合也千变万化;声乐通常由一位独唱者和一个应答的合唱团组成(貌似在后来的蓝调中仍有这个传统);

社会中的音乐

音乐渗透在非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也是舞蹈、生活仪式、宗教仪式、戏剧和巫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生活与音乐的结合如此紧密,以致于并不像西方文化中有单独一个抽象的词用来描述音乐;在非洲,音乐是一项几乎人人都会参与的社会活动;

非洲音乐跟舞蹈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舞者经常一边跳舞一边唱歌,两种艺术都是各种仪式、庆典中的基本活动;

非洲音乐的要素

节奏与打击乐器

节奏和打击乐的声音在非洲音乐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反映出了音乐与舞蹈的关系;非洲音乐以多重节奏为特征,不同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模式,不同的舞者跟随不同的节奏跳不同的舞蹈;

人的身体也经常做为打击乐器的一部分,包括拍手、拍胸、拍腿、跺脚等;

声乐

非洲歌手所使用的声音也非常富有变化,并且在一次歌唱中,就经常在多种不同的声音之间交替变化;

呼唤与应答模式是非洲音乐的一种表演风格特征,这种模式会让带来令人兴奋的声音重叠效果;

非洲音乐的另外一个特色,是某个短乐句不断的重复,但每次演唱不同的歌词(跟蓝调也有点像);

织体

与其他非西方音乐不同,非洲音乐通常是主调或复调织体,几个声部在不同的音高上演唱相同的旋律;

乐器

体鸣乐器是非洲最常见的乐器,例如铃、咯咯器、木琴、刮板、鼓等;它们一般以摇动或敲击的方式进行演奏,也有少数使用刮擦的方式;

非洲的鼓手非常厉害,可以演奏非常复杂的节奏型和音高、色变化

印度古典音乐

印度音乐的历史很悠久,可能达到3000年以上;主要分为北派和南派;北派卡纳塔克主要为宫廷表演,由于统治者跟穆斯林关系紧密,因此北派音乐也受到很多穆斯林音乐的影响;南派印度斯坦音乐主要在宗教场所中表演,受到外来影响毕竟少,自成一格;

印度独立后,原来由宫廷赞助的音乐家,失去了生活来源,于是像 18-19 世纪的欧洲一样,开始转向为普通大众服务和创作;

即兴演奏

即兴演奏是印度音乐的一大特色,比全世界其他地区发展的更加深入,可以达到非常高超细腻的境界;其中的原因在于背后有遵循一套复杂的旋律和节奏体系来选择音符和节奏,演奏者需要多年的练习,才能掌握这套系统;

印度音乐的要素

印度音乐以声乐为基础,因此音域范围通常在四个八度以内,不仅声乐如此,器乐也是如此;

装饰繁复的旋律,是印度音乐的特色,声乐和器乐都是如此;除了旋律外,通常还有一个演奏长低音的乐器伴奏,一般使用坦卜拉琴;连续不断的长低音对整个音乐的气氛起很大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个鼓,用于维持节奏的结构,有时鼓手也会作节奏上的即兴表演;

旋律结构:拉格

印度古典音乐的旋律创作遵守一定的旋律框架(称为拉格);拉格的数量有很多个,分别代表不同的色彩、场景或情绪氛围;每个拉格包含一定数量的音,以及音程进行的模式;特殊的装饰音和音与音之间的滑奏,让每个拉格形成了自己的特性;

节奏结构:塔拉

印度音乐的节奏由塔拉组成;塔拉不断重复的节拍循环,长度不等,大多数是 6-16 拍;印度音乐的节奏相当复杂,年轻鼓手需要花费很多年来学习,需要记忆上百个塔拉;

乐器

虽然印度音乐以声乐为主要的表演媒介,但是乐器的种类却依然非常繁多;并且在印度文化中,不同的乐器一般还与某位神明相关联;

  • 北印度:西塔琴、萨洛德琴、塔布拉鼓(单人演奏的一对单面鼓);
  • 南印度:维纳琴、门瑞丹根鼓(双面鼓);

西塔琴是北印度使用普遍的乐器,它能够发出很有特色的声音,因为它的琴弦构造很特殊,有 7 根弦用于拨奏,其中 5 根用来弹旋律,2 根用于制造低音和节奏;另外还有 9-13 根与拨奏弦平行的共鸣弦;


听音乐
https://ccw1078.github.io/2020/12/24/听音乐/
作者
ccw
发布于
2020年12月24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