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选择

十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中国和美国的地缘政治竞争,将持续很多一段时间,估计会有10-20年之久;

  1. 当美国不再是全球经济的主导力量时,它需要做出哪些战略改变?
  2. 美国的首要目标是什么?是改善国内民生,还是维持国际地位?
  3. 美国扩大国防预算是明智的吗?
  4. 美国选择疏远盟友是明智的吗?
  5. 美国把美元作为武器对付对手是明智的吗?
  6. 美国人民是否愿意牺牲短期利益,来换取国内的经济活力?
  7. 美国将中国视为威胁,是否犯了战略上的错误?
  8. 美国对中国崛起做出的反应,是出于情绪还是出于理智?
  9. 美国了解中国领导人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吗?
  10. 美国社会是否做好了力量和耐力上的准备,来应对中国的长期博弈?

在过去的两千年时,全国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一直是中国和印度,仅最近两百年因西方的崛起,这种常态才发生了改变。但是当中国和印度从西方吸收了精华,重新崛起的时候,全球经济的重心重回亚洲,很可能只是历史常态的回归;

尽管美国正在经历衰落,但是它仍然拥有巨大的力量。因此,如果中国认定自己在这场战争一定会赢,无疑将犯下严重的战略失误。对于中国来说,最好的策略是高估美国,而不是低估它;

美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 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文化,为培养出某些强大的个体提供了土壤和生态系统;反观中国的文化,枪打出头鸟,二者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2. 美国拥有大量优秀的人才。虽然中国有 14 亿的人口基数,美国只有 3 亿,但目前美国对人才的吸引力,是全球性的;
  3. 美国拥有一个强大的制度,这个依法治国的制度,保护着美国社会的运转,而不是让社会完全依赖于某一个个体;
  4. 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顶尖学府,无数优秀学者在这些顶尖学府中,做着最前沿的研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造就了全球最繁荣的智力生态系统,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能够出现最多的诺奖得主;
  5. 美国背靠一个伟大的文明传统,即西方文明;同样基于西方文明国家,彼此间有更多的信任和认同感,这让美国不完全是单打独斗;

中国最大的战略失误

近年来,中国疏远了其在美国国内的几大支持群体。这种疏远的后果便是,当中美之间出现冲突时,中国失去了美国国内为其辩护的声音,这种声音曾经是存在的。

这种疏远有部分是因为傲慢的情绪造成的,但中国应该从清明的衰落中吸取教训,但我们越是封闭自己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变得落后了。所以,中国越是能够给外国的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来中国经营,那么中国将从中获得越多的长期利益。这种做法更多是出于战略上的需要,因为以中国今日的体量,已然能够自给自足;但如果拥有足够多的在华营商群体,中国就能够在与美国的冲突中,获得越厚的缓冲区;

美国最大的战略失误

美国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制订出全面的对华战略,缺乏清晰的行动目标。美国的一些应急反应,在无形之中伤害到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也削弱了其他国家对美国的信任。之前这些国家相信美国拥有一套能够自我调整的纠错制度,能够避免糟糕情况的发生,能够顾全大局,而不是以邻为壑,这也是他们愿意使用美元做为交易货币的根本原因。但现在这种信任感正在流失,美国如果不加予挽救,那么结果将会是灾难性的。当美元不再是全球各国的储备货币时,美国的巨额债务便难以维系,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美国之所以出现这种本不应该出现的战略失误,其根本原因在于过去两百年的成功,让很多人忘记了历史的常态是什么样子的,从而无法和难以想象当美国不再是世界第一的情况,美国要如何应对。因为在很多美国人潜意识中,已经把最近两百年的异常,当成了一种常态来对待。

中国在扩张吗

对中国了解越多的人,越能够明白中国并无扩张的意图。不仅现在如此,而是自古以来一直如此。但如此明显的一个事实,为何无法被西方精英所相信?根本上来说,这是由于两个文明内在本质的不同造成的,因为我们总是不可避免会倾向于以已度人。西方的海上文明是一种扩张的文明,但东方的农耕文化却非如此。相比东方文明的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学而优则仕,军人在西方文明中,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在出现冲突时,西方文明如美国,更频繁的诉诸于武力。

西方文明由于受到宗教的影响,天生有一种普世观,即认为自己肩负着向全世界传播福音的责任。中国人则没有这种观念,他们认为中国的价值,只适用于中国人自己,不适用于他人。美国人的这种普世观,或许可以很好的解释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为何美国频繁的卷入世界各地的军事冲突中。 在过去的两千年中,中国绝大部分时期的战略思想,都是如何更好的防御敌人,而不是入侵他国,不同朝代都在反复修建长城。

美国能做出重大转变吗

美国当前拥有比中国多得多的武器装备,不存在本土安全方面的威胁和顾虑,尤其是考虑到已经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理论上来说,这时美国完全没有必要在国防预算增加投入更多的资金,更好的做法是将资金转移到科技或民生领域。但很可惜美国的国防预算不是由某个人说了算的,而是存在着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国防承包商)。他们通过华盛顿的游说集团,不断让国会审批通过更高的预算申请。他们巧妙的将工厂设置一些关键的国会选区,如果某些议员提议削减预算,那么约等于政治自杀,失去选票丢掉工作;

冷战结束前,美国对世界各地冲突的介入和干预,是其对抗苏联的重要策略。但是当苏联解体后,美国原本应该停止这些干预,减少无谓的资源损耗,专心发展自己,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这是很令人震惊的,事实上绝大多数选民是反对对外战争,因此很多军事行动都没有在法律上被定义为对外战争,以规避国会的监督。这背后到底是为什么呢?既得利益集团的游说,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美国拥有全世界最丰富、资金最充足的智库。但显然这些智库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原因在于这些智库接受的资助。那些通过夸大外部威胁,有利于提高国防预算的智库,显然会得到国防承包商更多的资金支持。这也导致了为什么明明介入中东地区对美国没有明显的利益,美国却不断的出手。

长期的单极霸权,让美国在不知不觉中弱化了外交的重要性。驻外大使不再是精英团队,更多是总统为竞选资金者提供的岗位;久而久之,优秀的年轻人都纷纷投身到其他更有前途的领域,导致外交官团队缺乏足够多的优秀人才。当冲突不适合使用武力解决时,外交是很好的处理手段。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的一个重大失误,便是不再重视外交;

今天的美国已经不是开国元勋创立时的模样,贫富分化严重,政治权力和经济财富牢牢的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虽然人们可以通过选票选择自己的总统,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幻觉。因为不管选哪个总统,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背后的既得利益群体;

中国的民主

在西方的价值观中,民主是一个毫无疑义的好东西。但其实并非如此,民主要能够发挥出力量,是需要前提的。这个前提便是同质化且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例如现在的北欧小国或者新加坡。事实上,这种条件是很严苛的。因为绝大部分国家都或多或少存在某些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全国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当这个前提不满足时,实行民主很容易造成社会的分裂。因为人们的思想本来就存在着巨大的代沟和差异,而民主选举不可避免地将差异突显出来。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人口规模巨大而多样。在过去两千年的历史中,不同朝代的统治者,总结出了相同的治理方案。因为凡是不如此治理的,都很快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这个治理通过儒家思想和科学,来达到思想和道德上的统一,是终实现社会的稳定;

印度同样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差不多的人口,更加丰富的多样性。印度过往的历史表明,在印度这片土地上,实现思想统一是何其的艰难。如今印度所实施的民主制度,使得社会分裂的弥合,变得更加路漫漫了。

中国目前的政治制度也并非完美的,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实现领导人的交接班。既能够平稳过渡,又能够确保接班人队伍是足够优秀的。

或许我们有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管是民主还是集权,从本质上来说,它们都是一种关于如何做出决策的机制,而非决策的目标。政治的目标,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一个政治制度,无法让人民生活得更好,那不管它是民主的,还是集权的,都是不合格的。反之,如果一个制度,能够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那么它就是一个好的制度。不管白猫黄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如果我们执着于决策机制,而不是关注决策结果,那无异于买椟还珠。

美德假设

美国高院在 2010 年做出一项影响重大的判决,即取消了企业和个人对竞选的赞助限制,这无疑让金钱对政治的影响力变得畅通无阻。它的后果是可怕的,目前也已经显现。过去的 40 年,美国 50% 的底层民众,生活质量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是退步了。财富分配集中到了少数人的手中,各种政策也倾向于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而不是底层老百姓的利益。金钱实现了对政治的腐蚀。

美国也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这些不同信仰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在一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关于机会平等的美国梦。当有一天,这种梦想不再被大家所相信时,那么过往的融合很可能会瓦解。

民主会让人产生一种幻觉,即这个制度是可以由普通人通过选票来塑造和控制的,即便事实并非如此,人们也不肯放弃他们手中的选举权利,这反过来有助于让制度更加稳定从而难以改变。但是当前的美国需要的正是一种大型手术,而不是小修小补。

其他国家会如何抉择

不同的国家面临着自己的地缘政治压力。澳大利亚离美国很远,但离东盟很近。虽然在文化根源上,它跟美国更接近,但在经济上,它跟亚洲更加密切。如果澳大利亚坚持做美国的副警长,收益很小,代价却很大。

欧洲面临的压力来自非洲,欧洲目前人口增长缓慢,而非洲的人口则快速增长。如果非洲在未来无法在经济上取得快速发展,那么不断增加的人口,将会外溢到欧洲寻找更好的生活,届时欧洲将面临极大的移民压力和挑战。对于欧洲来说,更明智的做法是与中国一起,帮助非洲的经济快速发展,从而缓解未来可能出现的困境。

日本虽然在表面上实行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但近50年,除了少数几年,都是一党执政。它在文化内核上其实更接近中国,如果中国将来有一天也做出民主化的改革,那么它有可能更接近日本的形式,而不是美国。虽然日本西化很多年了,但西方政治官员在和日本官员打交道,仍然觉得双方存在本质性的差异,相互理解存在诸多实质上的困难。

印度最终会成为一个大国,但目前由于国内各党派难以达成共识,多次失去快速发展的机会。未来这种情况可能还会持续较长的时间。随着中国的崛起,如果美国想要在亚洲维持影响力,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加深与印度合作,让印度成为美国在亚洲维持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桥梁。但美国的政府却普通存在对印度的轻视,无法将印度视为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导致双方的合作难以深入;

除了印度,东盟在亚洲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最近三十年也是东盟经济发展最快的三十年,鉴于东盟背后 6.5 亿的人口,它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前景最好的区域之一。遗憾的是,大多数美国官员对东盟接近一无所知。东盟的精英大多有留美的经历,因此事实东盟是目前世界上最亲美的地区之一,但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如此。美国原本应好好利用这一难得的背景,让东盟变成美国的有力伙伴。在多数美国人眼里,东盟十国因为地理上更接近中国,所以美国认为它们更像是中国的卫星国。但事实正好相反,东盟十国中,仅有越南深受中国影响,其他九个国家则是以印度文化为基础。


中国的选择
https://ccw1078.github.io/2024/07/02/中国的选择/
作者
ccw
发布于
2024年7月2日
许可协议